白癜风好了要注意什么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773124.html

咦!蚕宝宝

静谧的春日时光不知不觉已然过半,孩子们还沉浸在上一个“春日花儿和风筝”的主题中,他们也常在幼儿园水杉树下的休息台边欣赏着开的正旺的小野花,有时候也对突然从土里冒出来的小虫子感兴趣,可最让他们兴奋的还是偶然间从小花小草间飞过的蝴蝶!(看到孩子们对会飞的蝴蝶或者小虫这么感兴趣,我悄悄在网上下单了一件”神秘包裹“!)

你们快来看,这是什么呀?是虫子吗?

是毛毛虫吧!会变成蝴蝶的那种。

诶呀!黑乎乎的好多呀!

密密麻麻的,我有点怕欸!

我不怕,让我来摸摸看!

.03.23

上午9:28

这天,孩子们户外回来,我也刚进门,就看见孩子们围在一起。他们在干什么?好奇心催促着我走上前,还没来得及问,就发现了原因所在——是我在网上买的蚕宝宝刚到班级,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我早上才把他们从快递盒里“解救”出来,放到科学区。)原来是蚕宝宝来到了我们班,孩子们和蚕宝宝的故事就从这里拉开了帷幕......

初体验

明朗:我们抓一条出来看看吧。

栀然:你怕吗?小心的

堇阳:不怕,你看它抬头了,多可爱。

思齐:快快快,我把蚕宝宝拿到我的手心上了!

心彤:摸一下,哇!好软呀!

诺尔:你们不要摸蚕宝宝,它怕疼。

月贤:呀!蚕宝宝在我手上拉屎了!

子嘉:咦~蚕宝宝看着有点恶心呢!

教师的话:《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应 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让孩子们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知。如陈鹤琴所言,“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刚来到我们班的蚕宝宝还是刚刚孵化出来的蚁蚕,孩子们各种各样试探的、可爱的、有趣的关于蚕宝宝的讨论就开始了。从一开始不知道是什么、觉得害怕、不敢碰;到大胆的触摸、感受、探索。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陪伴着我们班的蚕宝宝越长越大、越长越可爱。因此我们将蚕宝宝作为孩子们探索的核心,引导孩子们观察,一系列有爱又有趣的故事悄然而至......

蚕宝该换房啦!

—SPRINGDAY—

.03.26

小讨论:

思齐:“老师,你看,我把这个蚕宝宝单独拿出来了。”

凌萱:“原来的这个盒子好脏,而且好小,叶子也被吃光了。”

子恬:“这么多蚕宝宝挤在里面住着肯定不舒服”

梓童:“这个透明盒子太小了,蚕宝宝长大了点都呆不下了。"

杰文:“想看的小朋友太多了,大家都挤在一起了,没办法看了!”

彦哲:"要不我们给他们换个大房子吧。"

老师:那你们觉得什么样的东西可以做蚕宝宝的家呢?

"我们可以给他们找个大点的盒子"

"反正应该大一点。好换叶子,好把他洗干净的。”

“要找高一点的,不然蚕宝宝会爬出来吧。”

“也可以用娃娃家的大盘子,娃娃家有好多大盘子"

"班级小厨房里还有塑料的方方的盆。"

“还可以用美工区的纸盒子,自然角长方形的碗可以用吗?。”

小朋友们说行动就行动,在班级的各个地方认真搜索,终于找到了很多他们认为可以做蚕宝宝家的物品。

还有男孩子从益智区找来雪花片、插塑块,

为蚕宝宝拼一座漂亮的城堡房子。

欸!怎么放不进去,那就拆掉一行。

呐!给你雪花片,再搭高点试试看!

欸!怎么放不进去

这个城堡房子不错吧!

正好放在盒子顶上。

小麻烦:

“可是每天我们看的时候都把房子拿下来了,挺麻烦的。”

“不小心还会把房顶给弄坏了!”

”蚕宝宝都被挡住了,看不到了。“

这可怎么办呢?

孩子们一边讨论一边对比,最终发现:

1.蚕宝宝的房子要大一点,不能太深,

2.不能有洞洞,平滑一点容易打扫,防潮的。

3. 是透明的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蚕宝宝。

4.方便蚕宝宝结茧,要做成一小格一小格的。

最终孩子们选择了绿色大托盘和原来透明的亚克力盒,把原来的城堡房子改装,变成平平的,蚕宝宝想结茧的时候就可以自己爬过去。终于我们让蚕宝宝顺利住上了满意的房子。现在好几个小朋友一起看都不觉得挤了,实在人多的时候,孩子们还拿出原来收集到的小盒子,铺上一片小桑叶,放上一只蚕宝宝,拿到旁边去观察。

教师的话:《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教师要认真的对待幼儿的问题,引导他们猜一猜想一想,有条件时和幼儿一起做一些简单的调查。”我们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运用自身经验等方法,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给幼儿带来经验的提升。

NO.2探秘蚕宝宝

—SPRINGDAY—

接下来的一、两周里,总能看见孩子们拿着放大镜在观察蚕宝宝,一个个小小的科学家在探索着生命的奥秘。

小讨论:

关于蚕宝宝,孩子们提出了很多自己的问题:

子嘉:“蚕宝宝太小了,我要凑得很近看。”

梓煊:“蚕宝宝长大了会变成蝴蝶吗?”

意凡:“蚕宝宝的爸爸妈妈是谁?也和它们长得一样吗?”

籽橙:”蚕宝宝拉出来的便便为什么是黑色的?“

柳妍:“我家里也养蚕宝宝了,我妈妈也从网上买的。“

皓然:”妈妈跟我说蚕宝宝会蜕皮,越长越大!”

思齐:“蚕宝宝身上黑黑的点是用来干什么的?”

雨希:“你们快看,它的后面有一个小刺,这是它的小尾巴吗?”

子墨:“蚕宝宝身上都是皱皱的皮,头是白白的。”

梓轩:”蚕宝宝能被吸铁石吸起来吗?“

悦然:“蚕蚕在吃叶子呢,它的头像这样一伸一伸的,太搞笑了。”

为了让小朋友更清楚的了解蚕宝宝,我和徐老师特地调整了本单元的活动,为孩子们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蚕宝大百科活动。我们请家长们也帮忙收集关于蚕宝宝的内容。帮助孩子们更真切的了解蚕宝宝。

蚕宝大百科

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视频,我们发现,蚕蚕的身体长大后是乳白色的,头部皱巴巴的,身体是一节一节的比较平整,尾部有像小刺一样的突起。它的小脚上有像吸盘一样部分,能让蚕蚕稳稳的待在树叶上不掉下来。蚕宝宝身上黑色的小点点是气孔,是用来呼吸的,我们还知道了蚕宝宝的眼睛并不容易被人发现,紧紧靠着它的咀嚼式口腔,叫做复眼。

这是我们了解新朋友迈出的 步,感觉真不错!

小知识:

NO.3蚕和蝴蝶一样吗?

“老师老师,蚕宝宝长大是变成蝴蝶吗?”

“它长大以后会飞吗?”

孩子们对于蚕宝宝长大之后到底变成什么样仍然存在疑问,于是我们请来啦度娘来帮忙,我们找了一段毛毛虫变身和蚕宝宝变身的视频,让他们更直观的感受其中的不同。

(视频来自网络)

“哇,毛毛虫每次都把褪下来的皮给吃掉了。”

“他连自己的卵都吃掉了,它吃叶子的样子和蚕宝宝一样。”

“这个毛毛虫和蚕宝宝不一样,它的颜色好鲜艳,是红色的。”

“它尾巴上的须也比蚕宝宝长。”

“它爬起来也和蚕宝宝好像,还会抬头呢!”

“毛毛虫不动的时候好像也要蜕皮,和蚕宝宝一样。”

?我是白蛾

我穿着一身白衣服

我的翅膀不会立起来

看我的触须像两把梳子

?我是蝴蝶

我穿着一身花衣服

我的翅膀会立起来

我的触角又细又尖

孩子们这才发现到底蚕宝宝和毛毛虫会变成什么,与此同时孩子们在看到毛毛虫变成蝴蝶时集体发出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和赞叹。我想他们定时在赞同生命的美好和可贵,生物演化的复杂和美好!

NO.4蚕宝宝怎么了?

—SPRINGDAY—

.04.07

又过了几天,沈彦哲在给蚕宝宝换桑叶的时候发现了另一只不动的蚕宝宝。

“你们看这只蚕宝宝,怎么不动了。”

“他身体都枯掉了,一点也不像原来软软的了。”

“颜色也不一样了,我发现的时候它旁边还有一滩绿色的黏黏的水。”

“老师,蚕宝宝是不是死掉了?”

“你们你来看啊,有一条好小的蚕宝宝不动了!”

“它死了,它死了!”

“不是,它在休息。”

“它就是死了,一动不动。”

小讨论:

“蚕宝宝肯定是饿死了,桑叶都干了,没人帮它换。“

“不是的,是太冷了没给他们盖被子。”

“我妈妈说蚕宝宝不能喝水,你看叶子上有水,肯定是吃了水死掉的。”

“昨天我看到周柳妍把蚕宝宝抓起来,肯定是被她捏死了!”

孩子们伤心的跑来问我为什么蚕宝宝死掉了,通过百度我们找到了可能的原因:饥饿、寒冷、暴晒、被压到、大力捏。

“老师,我们一起来保护蚕宝宝吧,不能再让他们死了。”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护蚕行动”开始了。。。

教师的话:依据《指南》科学领域: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新问题的出现,引发孩子们新的探究兴趣。主动照顾、保护蚕宝宝,表明孩子们对蚕宝宝的关爱。养蚕活动更是激发了孩子们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NO.5“护蚕大使”招聘

蚕宝宝缺粮了

我们在幼儿园里和孩子一起寻找,没有找到桑树。

也有孩子上学路上发现了桑树,晚上悄悄地和爸爸一起去采了一些桑叶来。

不过桑叶还是不够,蚕宝宝们一个个养的又白又胖,原来一天两片已经远远不够它们吃的了。

在孩子们焦急的等待下,第二批从网上买的桑叶终于也到了。

门卫徐爷爷也从不远处帮我们找来了新鲜的桑叶。

幼儿园滑滑梯附近

地上的小蘑菇蚕宝宝吃吗?

1

墙角凌霄花的叶子蚕宝宝会吃吗?

2

老师,

花朵蚕宝宝吃不吃呀?

3

我们班级蜗牛妹妹的白菜叶子蚕宝宝能吃吗?

4

桑叶

GrainRain

蚕宝宝的口粮问题终于解决了!

小讨论:

教师:你们觉得要怎么照顾蚕宝宝呢?

“可以给他们摘好多桑叶”

“可以帮他们把住的地方打扫干净”

“还可以和他们做游戏,摸摸他们”

为了让孩子们更清楚更了解如何照顾蚕宝宝,

我们一起展开了一场“护蚕大使”招聘会。

鼓励不愿意参与的孩子参与到我们的护蚕行动中来。

No.1

左雅森

我是喂兔子小能手

No.2

葛思齐

我为过爷爷家的鹦鹉

No.3

李栀然

我擅长给小鸡喂菜叶

No.4

单子艺

我在动物园喂过白鸽

通过招聘会,我们讨论了保护蚕宝宝要注意哪些事项?

擦干、剪小

GrainRain

更换干净的屋子

GrainRain

蚕宝宝长大了耶!

他们白一点了,更可爱了。

他们吃桑叶的样子好可爱,头一动一动的。

你看看,桑叶上他们吃的全是洞洞。

还有他们拉的粑粑,好黑啊~

小惊吓!小惊喜!

又是新的一周啦,这天孩子们发现,换下来的粪便中有点不一样的东西。

小知识:

“这是什么呀,和便便不一样。”

“这是不是死掉的蚕宝宝的骨头啊?”

“这个和上次死掉的蚕宝宝不一样。”

“是干瘪的蚕宝宝吧。”

孩子们来求助我,我告诉孩子们,

这是蚕宝宝蜕下来的皮,说明蚕宝宝长大啦~

“那蚕宝宝以后还会蜕皮吗?”

“蜕皮的时候是不是很疼,就像我们的皮肤掉了一样。”

为了让孩子们更清楚的知道蚕宝宝怎么蜕皮,我们欣赏了一本绘本《诞生了!蚕》,原来蚕宝每隔七天左右就要眠一次,不吃不喝也不动,经过眠之后,就会开始蜕皮,每蜕皮一次的蚕就多了一龄,要蜕四次皮就到了五龄蚕。成为五龄蚕后,体色会变*且呈透明状、皮肤紧绷,如果他们不爱吃桑叶了,就表示它们开始吐丝结茧,到那时候就可以为它准备房间,让它安心的准备吐丝结茧。

教师的话:《指南》中指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和能力。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蚕宝宝生命的存在,感受到蚕宝宝的生长变化,感受到自己行为与蚕宝宝生长之间的关系,从而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我带蚕宝出去玩

一起去散步

蚕宝宝长大了,我们可以带他们出去散步吗?

老师说蚕宝宝不喜欢晒太阳的

我们可以带他们逛逛班级,里面没太阳

蚕宝宝肯定很想看看我们的幼儿园吧!

蚕宝宝,这是我们的中一班。

走,我们一起去看看我们的幼儿园。

看,这是我画的蚕宝宝。

一起做手工

“我们来做蚕宝宝吧

可以用粘土做

我想做小时候的蚕宝宝,是灰色的。

长得白白的蚕宝宝才漂亮,

我要做五颜六色的蚕宝宝。

教师的话:依据《指南》艺术领域: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设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美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NO.6蚕宝宝长大了

蚕宝宝越长越大,吃的越来越多

他们蜕的皮也越来越大

第二次蜕下来的皮比 次大好多呀,扁扁的都是腿!

你们看,蚕宝宝又蜕皮了!

这次还有它的嘴巴。

好神奇啊,蜕下来的皮真的和蚕宝宝一模一样

他们的黑色便便也越来越大

蚕宝宝的便便也越来越大,你们看一粒粒,像黑色的芝麻。

粪便的用处可不小

可以做肥料、入中药还可以做枕头芯呢!

教师的话:通过养蚕,我发现很多孩子喜欢且乐意帮忙照看蚕宝宝,为他们换桑叶、除蚕沙。《指南》中指出:教师应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通过便签本的记录,鼓励幼儿去尝试着去做所有的事情,真真切切的参与到蚕宝宝成长的每一阶段。

NO.7蚕宝宝又不动了

这条最胖的蚕宝宝不吃桑叶了

他是不是生病了呢?

上次老师说他们不吃桑叶,就是要吐丝了。

那要结茧了,我们就看不见他们了吗?

他们会变成飞蛾的。

蚕宝宝自己换房子了,这次换房是为了方便他们结茧。

蚕宝宝陆陆续续地自己爬进大格子别墅,

静静的守候着蚕宝宝破茧的时刻。。。。

.05.07

等待

(视频来自网络)

未完待续······

NO.8番外:生命与爱

蚕宝宝的葬礼

GrainRain

在孩子们的建议下,我们一起把去世的蚕宝宝用小盒子装了起来,埋在了我们班的玉米地里,做上一个小标记,孩子们说希望蚕宝宝能舒服一些,想他的时候我们会来看它,明年再见。

            

教师的话:相信在中国绝大多数人是避讳谈论死亡的,如果不是遇到这类问题,这个话题没有人会主动提出。所以一旦出现问题,家长往往无从下手。然而,小到宠物的死亡,大到亲人的离去,如果家长过分回避孩子的问题,对孩子的悲伤情绪没有进行正确疏导,就会让孩子产生对死亡的不正确理解。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热爱生命的种子,看到蚕宝宝去世了,有的孩子很悲伤,也有孩子联系的自己去世的爷爷或奶奶, 我们一起为蚕宝举办了一场葬礼,相信孩子们对于生命地意义也会有自己的理解。

写在 的话:

天文学家卡尔·萨根说过:“每个人在他们幼年的时候都是科学家,因为每个孩子和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界的奇观满怀着好奇与敬畏。”

环境生成课程,课程来源于生活。在养蚕的日子里,孩子们每天细心地照顾这些弱小的生命,慢慢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从一开始的抗拒接触,到后来的亲密无间。也有孩子们照顾蚕宝宝的时候,不小心弄破了蚕宝的皮,伤心、懊悔的哭了。这一个多月里孩子们获得了爱的体验。自己亲身实践收获的不仅仅是蚕宝宝形态变化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自己获得了探究体验的机会,亲身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了解爱与呵护的含义,看孩子们照顾蚕、探究蚕宝,记录蚕宝的变化,我们发现孩子们就是积极、主动、有能力的探究者、合作者和学习者。在过程中孩子有和同伴间的交流、有感情的舒发和释放、也有艺术的创造与表达。在孩子眼中,就是无比可爱和珍贵的。

图片:中一班小朋友们

编辑:中一班王老师、徐老师

审核:园长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nshaa.com/csxgpw/8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