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9日上午,K3-C班武琨敖小朋友的妈妈带来了主题为《蚕与生命》的家长助教课。之所以选择这个主题,也是因为K3-C班近期正在开展分组养蚕活动,经过小朋友们的悉心喂养,蚕宝宝已经从最初的蚕卵进入结茧阶段,相信很快就会有蚕蛾破茧而出,完成一次生命历程。基于小朋友们的养蚕经历以及对蚕宝宝的了解,助教课将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小朋友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系统化的深入讲解,结合视频观看,让小朋友们对于蚕的生长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小朋友们在养蚕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在助教课上也一一找到答案。

01

与蚕宝宝的精彩瞬间

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下K3-C班小朋友们养蚕的精彩瞬间。这是刚出生不久的蚁蚕,它们实在是太小了,拿放大镜或许能看的更清楚呢!

经过几天的喂养,蚕宝宝们长大了,让我用尺子来记录一下它的身长吧,严谨的科研精神,从记录蚕宝宝的生长过程开始!

蚕宝宝吃了桑叶会产生蚕沙,让我们为蚕宝宝的家进行一次大扫除吧,这样蚕宝宝的生活环境可以更加干净舒适,有助于它们茁壮成长!

看着蚕宝宝在我们的照顾下长的白白胖胖的,我高兴、我自豪!

咦,有些蚕宝宝开始摇头晃脑的吐丝了,让我来将它的家改造的更适合结茧吧!

02

助教内容

养蚕的精彩还在继续,接下来看一下助教老师对于蚕宝宝生长过程的讲解吧!小朋友们所养蚕的学名叫桑蚕,属于昆虫纲、鳞翅目、蚕蛾科。养蚕起源于中国,早在~年前,中国已经开始养蚕了。

蚕的发育过程要经过蚕卵、蚁蚕、熟蚕、蚕蛹及蚕蛾阶段,由于蚕的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的明显差异,蚕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过程。

蚕具有眠性,眠中的蚕,外表看上去静止不动,体内却在为蜕皮做准备。经过4次眠和4次蜕皮,蚕宝宝从1龄蚕长大到5龄蚕,成为熟蚕。随着蚕宝宝的逐渐长大,它的饭量也不断增大,有时刚换的桑叶不多一会就被吃光了。

即将吐丝的蚕宝宝食欲开始减退,蚕沙从黑色变为墨绿色,它们摇头晃脑的寻找合适的地方吐丝结茧。熟蚕以S型或8字型的方式吐丝。蚕吃进桑叶以后,经过消化分解,吸收桑叶中的蛋白质和糖类,造成绢丝蛋白质,绢丝蛋白质再形成绢丝液,绢丝液经过蚕的吐丝和凝固作用,就成了蚕丝。蚕在吐丝中保持一根蚕丝不断,这条蚕丝的长度可以达到m左右。

蚕在蚕茧中蜕皮一次后变成蚕蛹,蚕在蛹期不吃不喝,外观上没有变化,但体内却在剧烈蜕变,幼虫器官的解离、改造,以及成虫器官的发生、形成,均在这个阶段完成。大约10天,蛹发育成熟后会蜕一次蛹皮,羽化成蚕蛾。蚕蛾破茧而出,雌雄蚕蛾会互相吸引,完成交尾。雄蛾交尾后随即死亡,雌蛾在产卵后也会死亡,蚕的生命开始一个新的轮回。

03

生命教育

对于蚕蛾的结局,小朋友们有些惊讶,也有些难过,不禁问道:“它就死了吗?为什么它 去?”也有细心的小朋友想到要给他们的蚕宝宝找个舒适漂亮的地方埋起来,作为对它们的纪念!太暖心了!助教老师顺势问道,“蚕的一生,短暂而丰富,蚕蛾产卵后不久就会死去,留下了什么?”小朋友想想说,“蚕蛾留下了蚕卵,这样就又可以有新的蚕宝宝出生了!”

是的,蚕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它留下了生命的延续,同时也给小朋友们留下了美好的记忆!生命只有一次,该如何珍惜自己的生命呢?助教老师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引导:1)珍惜生命,所以小朋友在日常的生活中应注意安全,学会保护自己。比如尽量不要去触碰电源、遇到火灾学会逃生、在停车场不嬉戏打闹、去海边游玩要听从大人的指引不乱跑、如何和陌生人相处等等;2)自然界的动物、植物都有生命,生命是平等的,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小朋友们要学会关怀与尊重,可以从不乱摘花拔草、善待小动物(不虐待小动物),以及参与公益助人活动做起,学会尊重世间的其他生命;3)学会接纳自己,不惧挫折。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一个自信乐观的孩子应该有能力应对生活挑战,不会在挫折面前手足无措、否定自我,甚至否定生命。因此,当小朋友们遇到困难时,应该想办法去解决困难,而不是哭泣或者抱怨。

养蚕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小朋友们既可以观察蚕成长变化的全过程,了解养蚕的科学知识,激发创造探究的浓厚兴趣,也可以感悟生命的神奇伟大,享受成功的喜悦与快乐,进一步发现人生真谛,学会关爱、学会合作、学会负责、学会生活!

编辑:K3-C班武琨敖妈妈

图片:K3-C班

审核:推文小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nshaa.com/csxgpw/7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