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多时候得遇上一个病人发现自己治疗效果不好或者不知道怎么处理好就会对这个病的治疗方法重视起来前阵子有个阿姨说她老伴肾结石发作疼痛要找我看看后面没来咱也不敢问刚好看书看到了《岳美中医案集》开头5篇文章是讲泌尿系结石的就摘重点出来记录一下(我加了点自我理解,可能略有偏差)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原文看砂淋、石淋病,为“尿中之砂”。《医宗必读》谓“如汤瓶久在火中,底结白碱也”。此虽取类比象之说,但从临床观察,认为其内有湿热留滞,固不可移,所以多数患者有小便短赤,尿道炽热症状。若湿热灼伤脉络,则尿血;蒸于肾之外府,则腰痛。因而可用清热利湿法治疗砂、石淋病,亦即现代医学中之泌尿系统结石,结石可望排出,而获得痊愈。组方以清热三方,石韦散(最常用)、猪苓汤、八正散为多。如湿热蕴蓄膀胱不甚,出现小便短赤,尿道灼热者,以石韦散为宜;若湿热踞于下焦,灼伤阴络,尿血者,苦寒清利之品非所宜,若勉为其用,必更损阴液,此时应以猪苓汤治之。若湿热较甚,不仅小便短赤或不通,大便亦秘者,当用八正散兼泻二阴;若有肾阳不足者,可用济生肾气丸简单点说有湿热,默认石韦散见尿血,考虑伤阴,猪苓汤为主,或合石韦散见便秘,主推八正散见肾虚,当补肾为主,可佐清热利湿石韦散《太平圣惠方》去毛石韦二两、瞿麦一两、滑石五两、车前子三两、冬葵子二两。用法上为散,每服方寸匕(9克),日三次。中药对腰酸、疼痛等一般症状的改善效果明显。当结石形态较完整,体积不过大(直径在0.5cm),且位于肾盂肾盏者,机会较大。对于有机会自行排除者,中药能加速排出过程。需要坚持长期服药,病案中所载医案取效一般需要1月以上,久者有9个月之长,也可能有患者需要更长。结合针灸、太极拳、气功、热浴等综合治疗、对结石症亦有作用;病人如能坚持服药、多饮水、常运动等,对结石下移与排出也会有所帮助。当结石排出后、仍应常服些利湿之剂、以防复发。饮食方面如酒类、辛辣物、厚味等、能助长湿热、均宜忌之。(另:结石在移动时可能会出现疼痛,属于正常现象,应多饮水,多跳动)在中药方剂的选择和组合方面,应当“专方专药”与“辨证施治”相结合。如八正散、猪苓汤、金钱草(常30g起,复诊即加,可加到g)、滑石(多和甘草梢6:1)、石韦、海金沙(常30g)等,均为有效之方药。但若下焦阳虚、则宜加入巴戟天、肉桂、当归、肉苁蓉、附子等;若下焦阴虚,则宜益以生地*、知母、*柏、沙参、玄参、麦门冬、怀山药等;若腰疼,则配以川杜仲、川牛膝、桑寄生、甘枸杞等;若小便艰涩,则宜伍以车前子、建泽泻、云茯苓、木通等;若有瘀血,则宜辅以王不留行、杜牛膝、当归尾、茜草根、赤芍药、制大*、鸡内金、桃仁、丹皮等。随症参伍,方能收到良好效验。《近代名老中医经验集——岳美中论内科》尿结石的用药、按类别分述如下:1.渗湿利尿药:泽泻、赤苓、车前子、猪苓、金钱草、石苇、瞿麦、篇蓄、海金沙、猫须草、木通(此味有影响肾功能的副作用、在肾虚者勿用)。2.通淋滑窍药:冬葵子、榆白皮、滑石。3.降下排石药:牛膝、王不留行、砂牛。4.溶解结石药:鳖甲、牛角粉(每日三钱、适量*酒送下、多食醋)、核桃仁(每日四两、分二次嚼服)、乌梅均有酸化尿作用、对 镁铵结石有溶解作用;青陈皮有碱化尿作用、广东(或江苏)金钱草每日一两、泡茶频饮、大麦杆每日一两、煎服、均有助益。5.防止结石复发药:柳树叶、大麦杆、玉米须(根、叶)、金钱草等、都有利尿作用、于结石治愈后、可选一二种、每日煎水代茶饮之。6.对孤立肾鹿角状结石:双肾鹿角状结石或输尿管较大结石、有不同程度的梗阻者、加王不留行、川牛膝等药、酌加前述改善肾功能处方严密观察、积水加重、有感染时、及时手术。7.调气理滞药:青皮、陈皮、枳实、厚朴、香附、乌药、玄胡索、郁金、 、姜*、佩兰叶、川佛手、沉香、降真香、广木香。8.活血化瘀药:归尾、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血竭、苏木、乳香、没药、三棱、莪术、泽兰叶、瓦楞子、王不留行、穿山甲、五灵脂、生蒲*。9.涤痰泻浊药:半夏、橘红、茯苓、白前、旋复花、白芥子、薤白、晚蚕沙。10.消食除积药:莱菔子、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香稻芽、炒谷芽、草果仁(消瓜果积)、春砂仁、鸡内金、枳椇子(消酒湿)。11.补气使脾药:*芪、*参、白术、炙草。12.凉血止血药:生地*、牡丹皮、白薇、早莲草、紫草、玄参、茅根、大小蓟、侧柏叶、地榆、茜草根、藕节、艾叶。13.回阳祛寒药:附子、干姜、肉桂、蜀椒、小茴香、益智仁、巴戟天、细辛、杜仲、续断、仙茅、仙灵脾、核桃肉、沙苑子、菟丝子。14.解除痉挛药:地龙皮、蜈蚣、甘松、槟榔。15.控制感染药:紫花地丁、金线重楼、鱼腥草、连翘、蒲公英、败酱草、苦参、*芩、*柏。以上的选方用药、只可治疗一般性的结石、还要在临证时、兼顾到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职业、饮食习惯等。且尿结石虽系专病、比较单纯、但它类型既有所不同、而一个类型之中、又不免夹杂着他证、在病程中更有发展和变化、必须掌握住不同情况、随时、随地、随人辨证论治、安排好先后缓急的施治次序、才能使病无遁情、有的放矢、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nshaa.com/csxgpw/10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