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看武义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从农村开始、从农业开始。从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免除农业税,再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乡村振兴,40年来,武义农村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武义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深秋时节,农村还到处可见丰收的繁忙景象。在泉溪镇,农场主周国平正驾驶着“铁牛”收割稻谷,为了保质保量,周国平动用了三台大型收割机。才一个上午的时间,金灿灿的稻谷便源源不断输送到农场里的烘干机。他告诉记者,如今农业机械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收割的效率已今非昔比。 十几岁的时候,跟老爸种田,一亩田就非常辛苦,十几亩田种起来,一家人就做得很累很累。 周国平说,小时候的农忙时节,种田纯粹靠人和牛,稍微能劳动的孩子也要去田里帮忙劳作,然而现在“铁牛”拉犁、插秧施肥收割烘干一体化,原先田野里的“哞哞”声渐渐被“突突”声取代。 现代化机械化的话,我3台机器一天割多亩,以前2个人工的话一天割1亩,还很费力,现在机械化效益很高。 “面朝*土背朝天”是传统农业的真实写照。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我县农业生产在播种、管理、收获、加工、出售等各个环节均实现了机械化,作业效率有了极大提高,农民“耕地不用牛,收割不用愁,播种不用扶犁”的梦想,正在武川大地变成现实。 目前,全县共有农机专业合作社4个,有耕整地机械、种植施肥机械、田间管理机械、收获机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等各类农机台,今年上半年完成水稻机插4.46万亩,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7%,农机经营作业服务收入达到了余万元。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县农村悄然变迁。但变化的不仅仅是农机工具,还有人们的种粮理念。如何才能在有限的土地上种出更多更好的粮食?这个问题曾经不止一次地困扰着武义无数的父老乡亲,由此,我县和杂交水稻结下了深厚的缘分。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先后3次亲临武义指导,在他和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支持,我县推广杂交水稻水平始终处于 地位,成了袁隆平在湖南之外的又一个杂交水稻科研试验推广基地。 由一粒稻种起步,人们逐渐向过去的种粮理念告别,对产品品质的追求让我县农业有了更高更“挑剔”的视野。近年来,武义将目标从追求产量增加转变到绿色有机可持续发展,武义现代农业随之展开了一幅幅波澜画卷,“全国超级稻示范县”、“中国名茶之乡”等一块块武义现代农业的“金字招牌”璀璨夺目。 年,武义正式提出“打造有机农业 县”的目标,一大批如更香茗茶、寿仙谷医药等农业龙头企业成为乡村振兴新力量。 走进寿仙谷国药基地,只见通过仿野生生产技术,用木片混合少量泥土作基质,施以蚕沙与羊粪等有机肥,再用滴管喷雾,模拟山间多雾的气候环境,铁皮石斛和灵芝绽放着勃勃生机。 为了把控药材的质量,寿仙谷按照国际有机产品的标准,在我县源口、刘秀垄、尖坑村等地建立仿野生栽培基地,形成高效生态低碳的循环栽培模式,实现一整套完善的有机中药产业链。 通过技术交流,知识储备,推出一代代货真价实、安全有效的民众需求的产品。 截止目前我县共有有机认证企业家,产品个,面积5.1万亩,有机茶、中药材、水果、高山蔬菜等特色农业蓬勃发展,逐渐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几乡一品”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今后,武义将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唱好绿色戏,主打有机牌,通过抓规划、优布局、强企业、重质量、创品牌等一系列举措。-年,用两年时间,我们来抓有、促绿、限污。到 两年,也就是从年-年,就是促有、群绿,促进有机发展,推广全县域的绿色发展。 讲述您身边的故事 ID:壶山顶 时间 了解武义 大事小事 长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nshaa.com/csxgpw/10818.html
- 上一篇文章: 百色市人大代表ldquo混合编组多
- 下一篇文章: 类风湿案例青年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晚期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