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船,就是渔民用白灰、桐油、丝麻结合,把渔船的船板之间的缝隙连接起来,防止海水进入船舱。还可以起到加固船体的作用。

排的新船, 一道工序就是捻船和刷漆。旧的渔船每年还要进行维修,把变质的油麻和失效的油灰去掉,换上新的。这样的劳动工序也是艌船。

在排船或是渔闲修船的季节,在海边,远远地就能听到渔民们用榔头敲击着凿子,发出有节奏的声音,如美妙的音乐般在海边回荡。

曹妃甸地区的渔船是从木质风帆船发展起来的。过去,固定船体连接船板主要依靠拿子和拒钉,这些东西现在都被螺丝钉所替代了。拿子和拒钉的作用没有办法跟螺丝钉相比。所以,那个年代对于捻船的技术要求就额外的高。

捻船需要使用凿子的力度适中,灰、油、麻的搭配合理。它从材料和技术到工序要求的都很严格。

首先是搓麻,就是用桐油均匀的把皮麻浸透,而且不要油水过大。然后搭油,把桐油用小刷子均匀的刷在木板缝间。摸灰,把桐油合白灰粉而成的油灰均匀地摸在板缝间,这是利于木板间的缝隙里外对接。艌麻,之所以说是艌,那是要艌工用凿子一层一层均匀地把麻送到木板间的深层。老渔民们说九叠(层)十八艌,在艌麻的过程中,还要一层麻一摸灰。然后是嚼活。这里的嚼字用的恰如其分,艌工用快铲反反复复地在艌好的活面敲击,如修路的压路机反复碾压一样,也像老牛吃草咀嚼一样,使捻出来的活浑然成为一体。

这是捻匠师傅们的家什。

老师傅在碾灰。古老的捻灰方法是把泛好的白灰加入一定比例的桐油放在大缸里,用大木杵一下一下慢慢碾出来的,费时费力,效率很低,现在碾灰都是电钻接上特制的钻头,这样碾灰又快又好。

上好的麻刀。

捻匠多是上了岁数的,年轻人都不咋爱干这活计。

看看是不是“望眼难凿”?

烈日下,寒风中。

刷桐油。

抠缝,把变质的麻刀和不结实的油灰抠出来。九叠十八捻。

完美的“活计”。

西河码头的船坞。

很乐意上镜头的两位老师傅。

随着铁壳渔船的兴起,木壳渔船也将慢慢淘汰,捻船这种古来传下的老手艺也会慢慢的消失,到那时,留给人们的将只有回忆......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公益献礼
咨询白癜风专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nshaa.com/cssltx/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