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古丝绸文化记忆,在ldquo山蚕
嘴唇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www.lzyyq.com/“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经》“沃若”是丰腴的意思,而“桑”便是桑叶养蚕、蚕吐丝的轮回之美。蚕、茧、丝,不仅演绎了“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一生,也成就了中国丝绸亘古至今的璀璨。 裕红祥丝绸文化馆由来 说起丝绸,很多人首先想到南方。其实,早在年前的汉代,我市便开始养蚕历史,只是与南方不同,我市以养殖柞树上生长的柞蚕为主,有“中国柞蚕在山东,山东柞蚕源威海”的说法。至清末,以“裕庆东”、“日升(红)祥”、“德源祥”为代表的 绸缎庄逐步发展壮大,它们便是获评“山东 ”和“威海 ”的“裕红祥”的前身。威海市裕红祥丝绸文化馆由馆长毕旭东于年自筹资金建立,该文化馆是目前山东地区 的丝绸文化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走进文化馆,丝锦书画、老木丝织机、生丝面料等古老工艺一一陈列,“裕红祥”品牌丝绸制品也在其中展出,生动呈现威海丝绸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在文化馆的墙壁上,一幅幅色彩鲜亮、精细别致的绢丝画让参观者赞不绝口,这是毕旭东用热转移技术将西方经典油画转印到丝织品上所得。这种丝巾是饰品与艺术品的完美结合,实用性与观赏性兼备。在裕红祥丝绸文化馆,不仅可以参观到制种、蚕茧、生丝、面料、丝锦书画和威海古老的脚踏纩丝车、老木丝织机等丰富的馆藏品,还可以买到蚕沙制品、蚕蛾制品、蚕蛾酒、秘制桑叶红茶、丝绸饰品、可收藏的丝绸书画等产品,这里不仅覆盖了从养蚕、纩丝、织绸及各种衍生产品,还生动展示了胶东威海茧丝绸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丝绸技艺传承者介绍 毕旭东自幼耳濡目染,对丝绸行业充满浓厚的兴趣。年,他考上了山东省丝绸工业学校(现山东轻工职业学院),毕业后又得到全国劳动模范、烟威地区丝绸系统老前辈老领导王德芝的提携,至今35年的时间里一直致力于丝绸行业。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毕旭东和裕红祥其他工作人员还利用丝绸为载体,开发了极具创意和个性化的地方性文化礼物,其中“山蚕锦画”精致高雅,环翠楼、刘公岛、幸福门,这些威海地标性建筑通过特殊工艺在丝绸上呈现,具有极好的装饰效果和极高的收藏价值,深受民众喜爱。丝绸文化研学体验 目前文化馆免费向社会开放,努力打造成青少年了解威海山蚕文化的大讲堂和社会实践的科普基地。在这里,学生们不仅能充分了解古代北方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繁荣的兴盛历程,目睹从养蚕到纩丝再到织绸的全过程,还可以亲自动手操作一下古老的缫丝机,体验一下草木染的乐趣,寓丝绸文化于教育之中。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nshaa.com/cssltx/6365.html
- 上一篇文章: 健康小贴士天冷了,推荐2个贴心小方,
- 下一篇文章: 这个社区临街现铺,吸引了全曹妃甸人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