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忽悠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161223/5153160.html
<

还未成茧的蚕宝宝出现规模死亡的情况,该怎么办呢?

在湛江市徐闻县下桥镇信桥村,华南农业大学李文楚副教授刚给多名村民做完“蚕病的综合防控技术及家蚕中毒的预防和应急措施”的讲座,一名种桑养蚕的农户就迫不及待地提出了问题。

信桥村的万亩桑园是远近闻名的景点,一片郁郁葱葱的桑园衬托着蓝天白云,让人感觉神清气爽。

下桥镇信桥村是徐闻县种桑养蚕的主要基地,有19个自然村从事种桑养蚕,已经有30多年种桑养蚕的历史了。年约生产蚕茧吨,创造万元的产值。

工作队和科技特派员团队到村民家走访,实地了解种桑养蚕的情况。

虽然家家户户种桑养蚕,但村里仍处于家庭饲养模式,缺少科学养殖技术的引导。为了促进下桥镇蚕桑产业的发展,由有限深圳和海关总署广东分署联合派出的驻下桥镇帮扶工作队(简称工作队)将“蚕桑种植和蚕丝加工”作为科技帮扶项目,第一时间组织科技特派员团队到下桥镇信桥村举办了科普系列讲座。

在村办企业的蚕茧加工集散车间里,工作队和科技特派员团队仔细查看分拣收集好的蚕茧。

村支书黄胜传是信桥村最早开始种桑养蚕的几户人家之一,凭借热情和耐心,慢慢摸索出种养心得,成为了当地的种养大户。

黄胜传站在半人高的桑树旁,身后尽是绿桑叶。

“我们明年就可以在这里制造加工蚕丝被了。”黄胜传说。合作社旁,一片空地已被收拾利落,搭起了铁皮棚子,村里正在考虑购置加工设备,再过不久,他们的桑蚕就能实现“三产融合”。

“看着一箱箱雪白的蚕茧,望着出售蚕茧的农户脸上的笑容,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减少病虫害,做好蚕沙清理,提升蚕茧质量,增加村民收入,这不但是村民们的愿望,也是我们的愿望。”工作队的夏宁说。

在信桥村委会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里,一对夫妇正在分拣、整理即将装车发往广西的蚕茧。

除了种桑养蚕,蔬菜种植是下桥镇的主导产业。辣椒、玉米、茄瓜等均是当地农户热衷的农作物。然而长久以来,下桥镇农业产业多处于自发状态,缺乏规模效应和特色品牌。

为此,工作队与当地确定了“引入龙头企业,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发展农业加工服务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的农业产业发展思路。目前,工作队已经与意向农业龙头企业接洽。

不仅参与谋划和助推当地特色产业,工作队还发挥组团帮扶优势和“金融助理”力量,从金融帮扶入手,解决农户资金需求助力产业发展升级。

陈大林就是其中一位受益者。

不久前,他还在为扩大店铺的经营规模而犯愁。下桥镇农民多在9月至11月耕种作物,当时陈大林想趁着时节购进一批农资,却因资金不足,绊住脚步。

陈大林的店铺位于下桥镇车来车往的街道旁,经营着五金及各类农资。

愁眉之时,工作队送来了农行徐闻县支行惠农e贷的讯息,具体了解工作队金融帮扶内容后,陈大林提出贷款申请,很快便收到了38万元的贷款金额。

“有了这笔贷款,我可以扩大进货量,成本降下来了,卖给农民的价格也便宜了。”陈大林连连点赞工作队暖心的帮助。

实际上,工作队入驻仅50余天,便依托农行下桥镇支行帮扶25户农户进行金融建档,并发放了11笔合约万元的贷款。

自8月初入驻以来,工作队深入调研了下桥镇全部12个行政村和1个镇农场,并提出了乡村振兴年度计划和三年帮扶规划。

此外,工作队还在日常走访调研中了解农户的资金需求,并通过联合村委会开展金融宣讲活动、重点对种植大户展开调研等方式,让当地群众了解金融帮扶政策,点面结合,更好对接需求,从而实现资金支持当地扩大产业规模和转型升级。

接下来,工作队将继续发挥组团结对帮扶的优势,通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科技特派员+金融助理”新模式,积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推动乡村振兴各项事业的长效有益发展。

原标题:《教技术、给资金……这么多好事一起送上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nshaa.com/cssltx/14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