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相关的生态环境:

1、微孢子虫的种类及来源(病原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存在、分布)

2、微孢子虫的稳定性

3、野外昆虫与微粒子病发生的关系

4、气候(气温、日照、降雨量?)

如何做好蚕种生产的过程控制?

净化生产环境,设置安全隔离区

养蚕环境中的蚕沙、土壤、水源、杂草等都是病原微孢子虫存在的主要场所。因此,做好卫生工作、净化养蚕环境是防止病原体污染扩散的有效措施。

蚕桑生产中的蚕沙,及制种等过程产生的含有家蚕排泄物的废弃物是饲养家蚕时的产生的 污染源,做好这些病源物的污染扩散控制工作是蚕种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也是养蚕消*工作的基础。如:将未经处理的带有微粒子病病蚕的蚕沙直接施入桑园,极易造成桑叶被病原微孢子虫所污染,使蚕种安全生产难于进行,即使采用桑叶叶面消*等措施,也只能是亡羊补牢。因此,要求蚕种场和原蚕区的蚕沙应做堆肥,通过发酵腐烂、或生产沼气后作为其他经济作物的冬肥使用,严禁在原蚕桑园使用未经处理的蚕沙,防止病源物的大量扩散。

“对于专业蚕种场,要做好细致的环境卫生和消*工作,生产区要与非生产区隔离,蚕期实行生产区全封闭式管理,进入生产区必须换专用鞋或经过消*池进入,禁止闲杂人等进入生产区。“生产区禁止个人收购鲜茧、摊晒茧皮、煮茧和加工丝绵,禁养家畜、家禽等。养蚕期前对生产区、办公区和住宅区用含有效氯0.5%的次氯 液等彻底消*,不留死角,达到抽检合格的要求,方可进行生产。“原蚕区,要定期或不定期地以户、区、块等为单位进行养蚕周围环境消*,以降低病原感染的机会。要求每家每户都有独立的消*池、蚕沙池;专用养蚕室、储桑室、上蔟室要严格分离,大小蚕要求严格分养。“原蚕区要与丝茧育蚕区严格分开,或建立缓冲带(区),在缓冲带(区)和原蚕区若饲养普通种,由蚕种场提供全检无*蚕种发放饲养,加强技术指导,尽可能减少污染源。

养蚕环境样本微孢子虫的检测

检测样本的抽取分为蚕室环境样本、桑虫样本和迟眠蚕落小蚕样本3大类。

蚕室环境样本

主要为蚕室窗台、蚕室前地面(蚕室大门外地面)、蚕室内地面、蚕室后地面和蚕沙坑5类。在消*后养蚕前7天内进行,样本可直接取样(如:蚕沙或泥沙等),无明显固形物时可用湿的脱脂小棉球涂抹蘸取,取样后放入加盖小 (体积=5mL),每种样本取3个或以上(三点或五点取样法),标明样本源。取样加盖后,装入样本盒内。

桑虫境样本

抽取对象主要为桑园内的鳞翅目害虫(如某种其他种类的昆虫较多时也可抽取),在养蚕前及蚕期中由技术员调查各种害虫的数量(以亩或株为单位),抽取时每种害虫不低于头(样),分别放入加盖小 中,标明害虫种类(数量不足时可减少取样数量)。以靠在一起的同一田块为1个取样单位,不同区域的田块单独取样。样本抽取后及时送检,防止腐烂。

桑园周围野外昆虫样本

周围环境昆虫主要以当地发生量最多的野外昆虫如菜粉蝶、斜纹夜蛾等为对象,每种昆虫抽取3个样本,每个样本不少于头昆虫。将抽取的样本放在加盖的 中,标明害虫种类和区域名称。样本抽取后及时送检,防止腐烂。

病蚕样本

主要在1-3龄的眠期抽取,抽取对象为迟眠蚕和落小蚕。抽取后放入加盖小 后,标明样本来源,直接装入样本盒或塑料袋。每户农户抽取3个样本(建议以同一品种和批次的作为1个样本),每个样本不少于30头蚕。整个蚕种场抽取不少于10户农户,样本集中后及时送检,防止腐烂。如在小蚕期发现有微粒子病时,大蚕期也要抽取检验。

养蚕环境样本微孢子虫的检测

样本的检测主要用显微镜进行,单个检测。环境样本加2倍的无菌水,浸泡12小时后镜检;昆虫和蚕的样本加适量无菌水研磨后镜检。检测后统计微孢子虫的带*率,并汇总。

如遇某种昆虫中检出的微孢子虫比例特别高或孢子的形态与家蚕微孢子虫差异较大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进行该种微孢子虫种属的鉴定。

加强害虫防治

01

加强桑园管理,减少病虫的危害。

02

应用桑园地膜覆盖技术减少桑树病虫的危害。

03

太阳能杀虫灯在桑园害虫防控上的应用。

04

推广应用高效低*低残留绿色新型的桑园杀虫剂筛选出高效低*、低残留,对家蚕安全的桑园专用农药。

05

其它害虫的防治:如菜粉蝶、斜纹夜蛾等。

全程消*

养蚕前、中、后的蚕室蚕具消*

含2% 的福尔马林消*液、含1%有效氯的漂白粉液、含0.5%有效氯的次氯 溶液、含有效氯0.4%次 钙溶液等消*都是蚕室、贮桑室、蚕具的良好消*剂。

但要注意药剂的稳定性及配制时的溶解性。不稳定的药剂在使用前要测定其有效成分含量,不易溶解的药剂要经充分搅动完成溶解后再使用。

蚕种消*

平附种和框制种,先清除粘附于卵面的鳞毛、蛾尿等不洁物,然后用含2%~4% 的福尔马林消*液进行卵面消*;

散卵种,先将散卵布或蚕连纸浸渍在10~15℃的清水中40~60min,使产卵材料充分浸透,便于脱粒。脱粒后用含0.3%有效氯的漂白粉消*液对散卵种进行卵面浸泡消*。

桑叶消*

小蚕期用叶用含有效氯0.3%~0.35%的漂白粉液浸渍10分钟,大蚕期(4-5龄)用叶用含有效氯0.4%的漂白粉液浸渍12分钟,或者大蚕期直接用含有效氯0.4%的漂白粉液等对桑树进行喷雾消*。树消时注意消*时间,避免在中午高温及雨后(露水)桑叶潮湿时进行,避免损伤桑叶或影响消*效果。

桑叶消*时必须去除桑叶上的虫和粪便,以上消*浓度和时间是不能杀灭虫体和粪便内的微孢子虫的。

消*后的桑叶尽量缩短采摘、贮藏时间,防止再度污染。

建立良好的养蚕卫生制度

饲养过程中,要养成洗手给桑、除沙后洗手、换鞋入室(或踏新鲜石灰粉)等防污染的养蚕卫生习惯;认真处理蚕沙和病死蚕,做到不喂畜禽,不乱抛弃,严格防疫卫生制度;未经消*的蚕具不进入蚕室,除沙后立即消*,蚕沙及时远运并加撒石灰覆盖堆埋,蚕网、鹅毛、蚕筷等小物件煮沸消*后使用。

预知检查

预知检查是指在原蚕饲养到制种的过程中进行的微粒子病检查。预知检查的目的是确切掌握原蚕饲养中微粒子病的发生情况,尽早采取措施,减少损失。根据检查的时期,预知检查可分为迟眠蚕检查和促进化蛾检查,甚至还包括收蚁卵壳、蜕皮壳、蚕蛹、苗蛾等的检查。

迟眠蚕检查

在原蚕饲养过程中,将苗尾蚁、各龄的迟眠蚕、发育不正常蚕、半蜕皮蚕、病死蚕、弱小蚕以及病蛹等磨碎、过滤和离心后,进行显微镜检查。也可在高温多湿(29℃,90%~95%的相对湿度)的环境中放置一定时间或待死亡后,磨碎、过滤和离心后进行显微镜检查。

如饲养的原蚕中有部分蚕卵带有微粒子病的情况下,经过1-2龄饲养,在进行迟眠蚕检查时也可检出家蚕微粒子孢子。如发现原种带有微粒子病的时候,应及时淘汰该区的原蚕,以防止家蚕微粒子孢子的扩散污染。同时,对所用的蚕室蚕具等进行严格的消*。

促进化蛾检查

取早熟或迟熟的蚕,单独放在小蔟中营茧,用27℃~29℃的高温和80%~85%的相对湿度保护,促进提早化蛾,化蛾后每批逐蛾磨碎、过滤和离心后,显微镜检查。如所取的样本中有感染微粒子病的病蚕,经过蛹期的繁殖,可提高检出率。根据检测的结果可决定该批蚕种是否制种,可达到减少经济损失和减轻环境污染的作用。

严格淘汰弱小蚕、迟眠蚕、不良蛹、蛾

由于在弱小蚕、迟眠蚕、不良蛹、蛾中带有微孢子虫的概率明显比正常健康蚕、蛹、蛾中高,因此,每个蚕种生产单位应该制定蚕种生产技术规程,规定一定比例的淘汰率,尤其是弱小蚕、迟眠蚕、不良蛹、头尾蛾等。这样做不仅可以淘汰可能已经感染的蚕(蛹)体,减少蚕座内传染的机会,同时也能起到降低批*率的效果。

年中国蚕学会蚕种分会全国蚕种微粒子病防控技术培训班讲座

报告人:沈中元江苏科技大学蚕业研究所

热情于农业和教育事业的小博一枚。

长按







































怎样治白癫风
北京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nshaa.com/cspzff/2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