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50112/4556292.html
点击蓝字   去年12月入选第七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桑园围内,农户和渔民们迎来了忙碌的春耕时节。

这个由围堤、河涌、窦闸等构成的大型排灌体系,见证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基围农耕开发的历史,至今还在发挥“变水患为水利”的重要作用。

南海区基塘农业保护区。/新华社发

  桑园围集围垦、灌溉、防洪、交通、养殖等多功能于一体。今年70多岁的区信琽说,桑园围河堤自他记事起就矗立在村口防洪排涝,大量修筑堤围减轻了这里的洪潮灾害,随着时间推移围堤还不断加高加固。

  在桑园围的支撑和保障下,当地村民长期筑堤取土、挖坑为塘,桑叶喂鱼养蚕、蚕沙喂鱼、塘泥种桑,形成了珠三角独具特色的“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雨水节气一过,当地农户纷纷下地松土、育苗、备耕。

  正在池塘边投食喂鱼的西樵镇养殖户郭水托说,光三个鱼塘里就有至少4万斤鱼,桑基鱼塘里养出来的鱼肉质更好、味道更鲜美。在佛山市诚荣绿色蔬菜种植基地,茄瓜、大冬瓜、青瓜等各类瓜苗已经育好。基地负责人杜向荣说,这几天正是春耕忙碌时节,多亩的蔬菜地平整工作基本结束,准备栽种新的季节蔬菜。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佛山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但桑园围作为水利工程仍在发挥作用。

佛山市水利局有关负责人说,今天的桑园围保护着.4平方公里土地的防洪排涝安全,保障着6.2万亩农田的灌溉供水,维系围内近90万人口的生产。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桑园围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更加突出。当地正依托桑园围筹备建设桑园围博物馆和水情教育基地,探索用文旅结合的方式推进水利遗产修复与农耕文化传承。

  桑园围核心区的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园内,一树树青翠的桑叶间挂着或紫或红的桑葚,桑林边是一口口池塘,不少游客来这里赏桑观鱼。在这里工作的导赏员李颖琳说,希望通过这种文旅、农旅结合的方式,把传统的水利遗产、农耕文化传递给下一代的年轻人。

End

往期回顾

?闹元宵咯!这些水利人才知道的灯谜,你猜到几个?

?全市今年建设宗水利工程!市水利局开展水利工程复工复产督导工作

?深调研、早谋划!三水区开展调研水系连通示范工程

?定了!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主题确定

?加大引水量,改善西南涌水质......三水区将这样打造特色水文化景观

编辑/LL

来源/新华社、佛山日报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nshaa.com/cspzff/11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