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行迟病症详解与中药方集
北京白癜风价钱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小儿行迟,五迟之一,指小儿周岁以后,甚至 岁还不能行走者。 多因小儿肝肾不足,或哺养失宜,脾胃虚弱,元气不充,筋骨失养所致。 治宜滋补肝肾,方用六味地*丸加减。 临床应注意排除其他疾患如小儿麻痹后遗症、肌营养不良,或骨外伤等。 目录 一、小儿自小伤损,脚纤细无力,行止不得 二、小儿脚膝无力,不能行步 三、小儿禀受肝气怯弱,致两足挛缩 四、小儿肝肾虚弱,行迟 五、其他症状用方 一、小儿自小伤损,脚纤细无力,行止不得 1.柴胡引子 来源:《颅囟经》卷下。 别名:柴胡饮(《证治准绳·幼科》卷九)。 主治:小儿行迟,小儿自小伤抱,脚纤细无力,行止不得,或骨热疳劳,肌肉消瘦。 组成:柴胡,鳖甲(米醋涂炙),知母,桔梗,枳壳(麸炒,去瓤),玄参,升麻各等分。 用法:上锉细。三岁以下取药半两,水五合,煎二合,去滓,分两服,空心食前、后各一服。后用澡浴方。 宜忌:忌*物。 2.澡浴方 来源:《颅囟经》卷下。 主治:小儿行迟。小儿自小伤损,脚纤细无力,行止不得,或骨热疳痨,肌肉消瘦。 组成:苦参,茯苓皮,苍术,桑白皮,白矾各半两,葱白少许。 用法:上锉细。每浴时取一两,沸水二升,浸药后通温与儿浴之。避风于温处。 3.续命丹 来源:《幼幼新书》卷六引丁时发方。 主治:大人、小孩锉骨,行步艰难,脚无力。 组成:防风,乳香,蔓荆子(炒),牛膝,麻*,羚羊角,酸枣仁,草乌头(去皮),没药,白术,茯苓各一分,天麻(酒煮),胡麻(炒),当归,续断各半两,川乌头(去皮),*耆各四钱,蒺藜半分。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小弹子大。每服一丸,葱酒细嚼下,一日三五次。三日后用洗药:草乌头、当归、地龙、木鳖、紫贝草、椒目、葱须、荆芥各一两,为末煎汤,露脚趾甲从上淋洗。次用熏法:柴胡、草乌头、赤小豆、吴茱萸、羌活、晚蚕沙各一两、末黑豆三升,热水泡少顷,去黑豆,入前药煮,盆盛。熏锉闪处,令出骨中汗,无力者,亦依此。 二、小儿脚膝无力,不能行步 1.生干地*丸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九。 主治:小儿十岁以来血脉不流,筋脉缓弱,脚膝无力,不能行步。 组成:生干地*,当归(锉,微炒),防风(去芦头),酸枣仁(微炒),赤茯苓,*耆(锉),芎藭,羚羊角屑,羌活,甘草(炙微赤,锉),桂心各半两。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2.续骨丹 来源:《普济本事方》卷四。 主治:两脚软弱,虚羸无力及小儿不能行。 组成:天麻(明净大者,酒浸一夕),白附子(炮),牛膝(洗,锉,焙,酒浸一宿,再焙),木鳖子(去壳,研)各半两,乌头(炮,去皮脐)一分,川羌活(洗去土)半两,地龙(去土)一分,滴乳香(乳钵坐水盆中研细),真没药(研)各二钱,朱砂(水飞)一钱。 用法:上以生南星末一两,无灰酒煮糊为丸,如鸡头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一丸,食前薄荷汤磨下。 方论:《本事方释义》: 天麻气味辛平,入足阳明、厥阴; 白附子气味辛甘大温,入足阳明; 牛膝气味酸咸平,入足厥阴; 木鳖子气味甘温微苦,入足太阴; 乌头气味苦辛大热,入足太阳少阴; 羌活气味辛甘平,入足太阳; 地龙气味咸寒,入足阳明、厥阴; 乳香气味辛微温,入足少阴; 没药气味苦平,入足阳明; 朱砂气味苦温,入手少阴; 南星,气味苦辛温,入手、足太阴。 以酒丸薄荷汤送下,取其引药入络也。此治虚羸无力,两脚软弱及小儿不能行走者,皆用辛通热药,少佐以下行之品,不欲其停留在上,而任行于筋骨也。 3.透经丸 来源:《杨氏家藏方》卷十七。 功用:透经络,活血脉。 主治:小儿筋脉拘挛,不得舒畅,手足软弱,虚羸无力,惊搐之后,偏废不举,及行步迟晚者。 组成:天麻(酒浸一宿,焙干),白附子(炮),牛膝(酒浸一宿),木鳖子(去壳,别研),当归(酒浸一宿,焙干),羌活(去芦头)各半两,地龙(去土)一分(微炒),乳香二钱(别研),朱砂一钱(别研),没药二钱(别研)。 用法:上为细末,次入木鳖子、乳香、朱砂、没药研匀,炼蜜为丸,每一两作四十丸。每服一丸,煎薄荷汤化开,入温酒少许,乳食空同调下。 三、小儿禀受肝气怯弱,致两足挛缩 1.苡仁丸 来源:《慈幼新书》卷二。 主治:小儿行迟,禀受肝气怯弱,致两足挛缩,两手伸展无力。 组成:秦艽,当归,苡仁,枣仁,防风,羌活各等分。 用法:炼蜜为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丸,荆芥汤研化,入麝一厘服。 四、小儿肝肾虚弱,行迟 1.调元散 来源:《活幼心书》卷下。 别名:调元地*汤(《幼科金针》卷上)。 主治:禀受元气不足,颅囟开解,肌肉消瘦,腹大如肿,致语迟行迟,手足如痫,神色昏慢,齿生迟者。 组成:干山药(去黑皮)五钱,人参(去芦),白茯苓(去皮),茯神(去皮木根),白术,白芍药,熟干地*(酒洗),当归(酒洗),*耆(蜜水涂炙)各二钱半,川芎,甘草(炙)各三钱,石菖蒲二钱。 用法:上锉。每服二钱,以水一盏,生姜二片,大枣一个,煎七分,温服,不拘时候。如婴孩幼嫩,与乳母同服。 2.补肾地*丸 来源:《活幼心书》卷下。 主治: 1.《活幼心书》:小儿禀赋不足,肾气虚弱,骨髓枯竭,囟大,头缝不合,体瘦语迟,行步多艰,齿生缓者。 2.《保命歌括》:痢后鹤膝风。 组成:干山药(去黑皮),山茱萸(酒浸润,蒸透去核,取皮为用),熟干地*(酒洗,焙干)各五钱,鹿茸(蜜涂炒,酒亦好),川牛膝(酒洗,焙)各四钱,牡丹根皮(净洗),白茯苓(去皮)各三钱,泽泻(去粗皮)二钱。 用法:上锉、焙为末,炼蜜为丸,作麻仁大。每服十五丸,或二十五丸至三十五丸,空心温盐汤送下,温酒亦佳。 3.八味地*丸 来源:《广嗣纪要》卷十五。 主治:小儿禀赋不足,肾气虚弱,骨髓枯竭,囟大头缝不合,体瘦语迟,行步多艰,齿生缓。 组成:干山药(去黑皮),山茱萸(酒拌润,蒸软去核,取肉焙干),熟地(酒洗,焙干)各五钱,鹿茸(蜜涂炙,酒浸炙亦可),川牛膝(酒洗,焙)各四钱,牡丹皮(去心,净洗),白茯苓(去皮)各三钱,泽泻二钱。 用法:上药锉,焙,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麻仁大。每服十五丸或二十五丸,至三十丸,空心温盐汤送下;温酒亦佳。 4.加味地*丸 来源:《寿世保元》卷八。 主治:小儿肝肾虚弱,骨髓不充,而行迟者。 组成:怀熟地*八钱,山药四钱,山茱萸(酒蒸,去核)四钱,白茯苓(去皮),牡丹皮,泽泻各三钱,嫩鹿茸(酥炙)二钱,怀牛膝(去芦酒浸)二钱,五加皮三钱。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黍米大。每服一钱,空心盐汤送下。 5.羊角丸 来源:《鸡峰普济方》卷二十三。 功用:补益肝肾。 主治:小儿肾虚,或病后筋骨弱,五六岁不能行。 组成:羚羊角,虎脑骨,生干地*,白茯苓,酸枣仁各半两,当归,桂心,防风,*耆各一分。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和成剂。每服一皂皂大,食前温水化下,一日三四次。 6.羚羊角丸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九。 功用:益肝肾。 主治: 1.《太平圣惠方》:小儿骨气虚,筋脉弱,五六岁不能行者。 2.《幼科指掌》:小儿天钓,身热啼叫,目睛上视,四肢反张,囟门突壅,手纹青红针形,两颊腮红,唇口焦燥,仰面号哭,鼻塞肚痛,口渴身热,小便燥涩,牙关抽掣者。 组成:羚羊角屑,虎胫骨(涂醋,炙令*),生干地*,酸枣仁(微炒),白茯苓各半两,桂心,防风(去芦头),当归(锉,微炒),*耆各一分。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食前用温酒研下。 7.虎骨丸 来源:《仁斋直指小儿方论》卷四。 本方改为散剂,名“虎骨散”(《证治准绳·幼科》卷九);改为饮剂,名“虎骨饮”(《慈幼新书》卷二)。 功用:《普济方》:益肝肾。 主治: 1.《仁斋直指小儿方论》:小儿行迟。 2.《幼科指掌》:小儿鹤膝行迟。 组成:虎胫骨(酒炙赤),生干地*,酸枣仁(酒浸,去皮,炒香),白茯苓,辣桂,防风,当归,川芎,牛膝各等分。 《幼科指掌》有人参,无辣桂; 《竹林女科》:有熟地*、*耆。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酒调下,或煎木瓜汤送下。 五、其他症状用方 1.双丸 来源:《千金翼方》卷十一。 主治:小儿新生客忤中恶,发痫发热,乳哺不消,中风反折,口吐舌,并注忤,面青目上插,腹满,癫痫羸瘦,疰及三岁不行。 组成:上麝香二两,牛*二两,*连二两(宣州者),丹砂一两,特生礜石一两(烧),附子一两(炮,去皮),雄*一两, 六十枚(去皮心,熬),桂心一两,乌贼鱼骨一两,赤头蜈蚣一两(熬)。 用法:上药各治下筛,别研 如膏,乃纳诸药,炼蜜和捣三千杵,密塞之,勿泄气。生十日、二十日至一月,日服二丸,如黍米大;四十日至百日服二丸,如麻子大;一岁以上,以意增加。有儿虽小而病重者,增大其丸,不必依此丸。小儿病客忤率多耐药,服药当汗出,若汗不出者,不愈也。一日一夜四五服,以汗出为愈。凡候儿中人者,为人乳子未了而有子者,亦使儿客忤。口中衔血即月客也。若有此者,当寻服此药,即儿可痊也。口聚唾,腹起热者,当灸脐中,不过二七壮,并勤服此药。若喜失子者,产讫儿堕落地声未绝,便即以手指刮舌上,当得所衔血如韭叶者,便以药二丸如粟米大服之,作七日乃止,无不痊也。若无赤头蜈蚣,赤足者亦得,三枚,皆断取前两节,其后分不可用也。 2.五加皮散 来源:方出《元和纪用经》,名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八。 主治: 1.《元和纪用经》:小儿受气不足,体力虚怯,腰脊脚膝筋骨软躄,三岁不能行。 2.《圣济总录》:中水*、溪*,寒热如伤寒状。 组成:真五加皮不拘多少。 用法:上为末,粥饮调,滴酒少许。每服一粟壳许,一日三次。 3.五加皮散 来源:《仁斋直指小儿方论》卷四。 别名:牛膝散(《袖珍小儿方》卷七)。 主治:小儿行迟。 组成:真五加皮一分,牛膝,酸木瓜(干)各半分。 用法:上为末。每服一钱半,粥饮调,次入好酒两点,再调,食前服,一日二剂。 4.五皮散 来源:《赤水玄珠全集》卷二十五。 主治:小儿项软、行迟。 组成:五加皮。 用法:上为末。酒调,涂敷颈骨上,再用酒调服。 5.麝茸丹 来源:《幼幼新书》卷六引张涣方。 主治:小儿数岁不能行者。 组成:麝香,茄茸(酥炙*),生地*,当归(洗),*耆,虎胫骨(酥炙*)各一两。 用法:上为末,羊髓四两,煮烂成膏和为丸,如黍米大。乳前服十粒,每日三次,磨沉香汤送下。 6.虎胫丸 来源:《医部全录》卷四一六引《幼幼近编》。 主治:小儿行迟。 组成:虎胫骨,熟地,山茱萸,牛膝,山药,当归,木瓜,川芎,鹿茸,薏苡仁,五加皮,肉桂。 用法:蜜为丸,如梧桐子大。三岁儿每服一丸,每日三次。 加减:内热者,去桂。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木木每天5分钟聊天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nshaa.com/csyfyl/8877.html
- 上一篇文章: 战疫曹妃甸红领巾一直在线
- 下一篇文章: 萆薢祛湿利浊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