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元村是怎么炼成的
潮新闻记者吴丽燕共享联盟·南浔王佳媛 春日的杭嘉湖平原,星罗棋布的鱼塘边油菜花盛开,鱼塘内转动的增氧机泛起阵阵水花。 南浔区菱湖镇陈邑村,杨阿方正将饵料撒向鱼塘,鱼儿争先恐后朝着食物的方向聚集,水面瞬间变得喧闹。 养了一辈子鲈鱼的杨阿方,对这条鱼再熟悉不过了。受多重因素影响,今年鲈鱼的价格仅有7元/斤,到了历史最低谷。但老杨却依旧有信心:“肯定会涨回来的。” 有信心的不止老杨。在陈邑村,这条鲈鱼是村里的“宝贝”,它让这个被河流包围的小村落,一步步走向富裕。 日前,农业农村部公布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名单,南浔陈邑村、新荻村、东马干村、善琏村携手挺进乡村特色产业“亿元俱乐部”。南浔也成为全省入围“亿元村”数量最多的县区。 “亿元村”背后,有怎样的乡村产业振兴密码? 共享联盟·南浔 陆志鹏 摄 一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万亿之城俱乐部”早已为人熟知,一场场万亿城市排位赛激烈展开。 城市有战场,农村亦有江湖。虽没有排名,这几年,亿元村之争也充满“火药味”。但乡村特色产业“亿元俱乐部”名单出现在大众视野的时间却并不长。年以来,农业农村部每年对已认定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运行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并以此确定名单。 什么样的村才能被“官方认定”?农业农村部官方评选要求中也指出,参与评选的村必须具备主导产业基础好、融合发展程度深、联农带农作用强、特色产品品牌响等优势条件,核心是“一村一品”。 “一村一品”这个概念,最早来自日本。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不同区域的农村,充分发掘利用村庄特色资源,培育出本地“拳头产品”,包括不同品种的果蔬、地方特色小吃、传统手工艺品等。比如我们熟悉的静冈茶、越光米,就是从“一村一品”中培育起来的。 当然,“一村一品”不是以“品”为核心,而是以产业为核心。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地方(村、乡镇、县域)重点发展一个主导农产产业。 我们再细看此次入选的亿元村,每个村后面都有一个括号,括号里就是该村代表性的特色产业。除了善琏的湖笔,陈邑的鲈鱼、新荻的青鱼、东马干的黄颡鱼,都是南浔区优势产业——水产养殖。 在水乡南浔,千百年来,人们以养殖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为生。进入新世纪,擅长养鱼的南浔人,将这一方水土利用到了极致。 至今,杨阿方都记得年从广州带回加州鲈鱼的情景,有人好奇,也有人质疑。但遵循着市场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鲈鱼取代“四大家鱼”成了养殖新宠。陈邑村不仅有了“浙北加州鲈鱼第一村”的响亮名号,还成功入选全国首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二 作为有着数千年农耕史的文明古国,我们有着“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自然环境。这样的自然禀赋,是“拿不走”的本土特色,也赋予农业产业强大的生命力。 四大家鱼,青鱼为首。和孚镇新荻村,养殖青鱼有着多年的历史。生活于此的先民,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生态循环养殖模式——桑基鱼塘系统。四季更迭,村民塘基种桑,桑叶养蚕,蚕沙喂鱼,鱼粪肥桑,小小村落里,培育出了很多养殖高手,奔赴全国各地指导养鱼。 这些年,蚕桑产业逐渐萎缩,新荻村便强化青鱼养殖,大小动作不断:建起亩的标准化水产养殖区,村内超60%农户从事青鱼养殖;成立水产专业合作社,为社员提供养殖技术支持和成品鱼销售服务;注册“上堡”牌商标,提升品牌效益……这几年,新荻村青鱼产值每年都超亿元。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关键要用好一方水土,让农业实现产业化。 例如山东潍坊,以占全国1%的淡水、1.7%的土地,贡献了全国7.2%的粮食、15.7%的蔬菜、12.7%的花生。这是农业产业化的典型案例,它的成功关键在于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统筹考虑,尽可能解决分散经营的农户把不准市场脉搏的难题。 这些年,随着物联网养殖技术、电商销售等深入田间地头,南浔渔业养殖也跨入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在全区的统一规划下,陈邑村、新荻村、东马干村正加速推进“数字渔村”项目建设。未来,鱼塘、鱼种、饲料、鱼药、销售等信息都将在“数字渔村”汇聚,并由此指导村民进行鱼种统一规划、实现产销精准匹配,农民的致富路将越走越宽。 三 “一村一品”的打造,成就了特色产业“亿元村”,也激活了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未来的路怎么走?每一个“亿元村”都还有很多问题待解决。 “现在养鱼的都是老年人,平均年龄都超60岁了。”南浔三个渔业“亿元村”,都道出同样的烦恼。 通过“一村一品”的打造,把年轻人唤回来,推动产业升级,更把村子搞活。 共享联盟·南浔 邹一琳 摄 那如何把城里的人、资金、技术引到乡村来?需要在三产融合发展上做文章,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眼下,新荻村已在谋划利用本村的水文化和渔文化,打造渔文化休闲体验区和钓鱼基地,进入乡村旅游领域。 “我们心里有蓝图,但就是缺乏专业的运营团队,缺乏年轻人的到来。”新荻村的烦恼,关键还是在人。 相距不远的东马干村,正用另一种方式试图破解。其所在的千金镇,正在打造“长三角中央厨房”,它是一个集加工、制造、流通、研发等功能为一体的绿色食品产业集聚区,主打农产品加工和预制菜生产。 东马干村正以此为契机,推动黄颡鱼养殖、加工、销售闭环发展,打造一个优质农产品生态圈。 当人们把一个单品做到极致,形成核心竞争力,也就能创造出更多的附加值。 “亿元村”招牌亮眼,但仍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转载请注明出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nshaa.com/csyfyl/15330.html
- 上一篇文章: 11月份兰花管理的方法兰花吧
- 下一篇文章: 乡行记看江村如何写下志在富民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