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js/
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广西来宾市忻城县是全国桑蚕第二大县,被誉为“桑蚕之乡”,当地桑蚕产业历史悠久。忻城拥有桑园26万亩,茧丝绸产业覆盖全县12个乡镇个行政村7万户27.6万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65%。近年来,在粤桂协作机制引导下,广东省信宜市、高州市、化州市通过组团结对与忻城县携手协作,两地大力整合区域资源优势,通过规模化发展桑蚕产业示范区,重点推进桑蚕全产业链项目,全力打造广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产业振兴样板县。推广标准化养蚕,助力农户增收驱车沿着红水河行驶,来到位于广西来宾市忻城县红渡镇的六纳村标准化桑蚕种养示范基地,微风轻轻吹过,泛起阵阵碧波。放眼望去,连片桑田青翠碧绿,片片桑叶迎风摇曳。六纳村标准化桑蚕种养示范基地,连片桑园郁郁葱葱。罗仁维摄在六纳村一座“家庭农场”里,蚕农黄秀葵正在平方米的蚕房里喂养蚕宝宝。“上一批我们养了6张蚕,结茧多斤,卖了2.2万元。”提起今年养蚕的收益,黄秀葵脸上满是喜悦。黄秀葵和姐姐黄秀益是当地的养蚕大户,种桑养蚕已有多年,从年下半年参加“家庭农场”,按照六纳基地制定的科学养蚕标准和流程饲养优质“四龄”蚕。姐妹俩约有13亩桑园,年“家庭农场”共饲养了10批50张蚕,蚕茧收入大约13万元,其养蚕成功率、蚕茧质量、蚕茧售价等明显高于周边蚕农,为他们树立了榜样。“我们现在有专家指导,用了标准化的养蚕方法,比之前在家养蚕时更省心,收入却增加了很多。”黄秀葵笑着说。黄秀葵在蚕房内忙碌。罗仁维摄红渡镇六纳村桑蚕养种基地负责人韦秋艳介绍,在广东财政帮扶资金、慈善捐助和爱心企业的先后支持下,六纳基地不断完善,已形成一套养蚕的技术指标和标准化流程,包含喂食桑量、生长环境所需各项指标等,蚕农只需参照标准饲养,即可大幅提高养蚕成功率和蚕茧质量。此外,示范基地还大力培育推广优质四龄蚕,相较于三龄蚕,它的抗病力更强、养殖成功率更高,对于养蚕技术水平有限、人蚕共居的蚕农来说,可以有更好的增收。“四龄蚕养殖周期短,养12-14天就能卖,比三龄蚕减少了4-5天,用的桑叶少了,成茧质量和市场价格却更好。”韦秋艳表示,饲养四龄蚕的蚕农,一年饲养批数可以从12批增加到14批,平均养蚕成功率也从60%提升到95%以上,户均增收达到元以上。年以来,粤桂协作统筹资金万元,在忻城打造了红渡镇、古蓬镇、安东乡4个桑蚕示范基地,设有小蚕共育中心,共建示范桑园亩,蚕房2.9万平方米。通过标准种购桑叶、提供优质蚕种、合作共养、蚕沙桑杆综合处理等模式,规范农户桑蚕种养管护流程,覆盖了从蚕种孵化到养蚕出茧的全链式规范化、标准化生产。随着蚕桑产业效益越来越好,村民纷纷将“蚕宝宝”迎入家门。如今,已辐射带动红渡、古蓬、安东及周边10多个乡镇52个行政村多个自然屯,发放优质蚕种6.8万张,帮助6多户农户高质量发展产业。在粤桂协作示范基地运营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忻城大力在全县整体推进标准化、企业化的养蚕模式,计划全县建设10个以上该类桑蚕基地。从试点先行到以点带面,从示范引领进而辐射延伸,全面改变忻城散种散养的业态,推动全县乡村桑蚕产业的标准化高质量发展。科技为农业赋能,桑蚕产业转型在忻城县安东乡的桑蚕全产业链产业园,“智慧蚕房管家”正在实时监测蚕房环境,自动化蚕房的监控画面在大屏幕上清晰可见,室内的温湿度、光照、通风等参数一览无余。“尊敬的蚕农,您好!根据天气预报信息,您所在的区域今天温度将超过30℃警戒温度,请注意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有条件的打开排气扇,并注意保持桑叶新鲜,每天早上撒新鲜石灰粉和填食蚕病防治药物。”每天,蚕农足不出户,即可收到来自“智慧蚕房管家”系统的短信提醒,享受远程的贴心服务与技术指导。智慧蚕房管家。人民网冯肖慧摄“系统可以根据环境数据变化,自动开启排风扇进行温度调节,技术人员通过视频一天可巡查上千户蚕农的饲养情况,在每批次养蚕周期结束后还会形成数据分析报告,找出养蚕成功、失败原因,实现‘云’上养蚕。”广西中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银红艳介绍,“智慧蚕房管家”助力蚕农养蚕简捷化、科学化,该基地现已成为忻城县规模最大的桑蚕全产业链基地之一。在隔壁的蚕宝宝“智慧小屋”中,遍布各种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机械,养殖工人将蚕框放置在传送带上,蚕框经过自动给桑机,即可均匀撒下高速切叶机快速切成的适合喂食小蚕的桑叶。蚕宝宝密密麻麻地匍匐在桑叶里,美滋滋地吃着午餐,不时发出“沙沙”的响声。养殖工人和机械设备各司其职,在提高养蚕效率的同时,明显减轻了劳动强度,为蚕宝宝生长“保驾护航”。在规模连片的优质桑园示范基地里,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的黑色滴管整齐地布满基地,通过现场传感器传输回的数据,水肥一体机将自动判断桑园“缺什么”,就针对性地“补什么”,全程无需人工操作。“目前,基地有亩标准化水肥一体示范桑园,改良试种桑树品种近20个,年亩产量桑叶可达斤。”银红艳介绍道。水肥一体示范桑园。忻城县粤桂办供图年以来,粤桂协作通过投入资金万元,大力引进校企院所成果推动产业园建设。从人工到机器,从凭经验到看指标,如今的桑蚕养殖早已不是过去的模样。年,安东基地线上采集数据18万条,其中桑园采集数据7万条,蚕房11万条,有效数据率超过85%。通过对数据的采集、整理和分析,对桑园管理及蚕农饲养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加强了售后跟踪技术服务,年服务蚕农超人次,使传统桑蚕产业逐步向数字化、精细化转型发展,不断探索农业产业与新兴科技成果成功融合的道路。引育龙头补链条,打造桑蚕强县过去,受资金、技术、环保、人才等条件制约,广西茧丝绸加工仍以缫丝为主,织绸、印染等深加工刚起步,同时服装、家纺等加工环节发展滞后,蚕桑产业链附加值严重外流。年,粤桂两省区联合制定《关于进一步推进粤桂协作打造产业集群的工作方案》,提出立足广西能源、土地、劳动力等资源和广东市场、科技、人才等优势,协同打造产业集群,协作优化营商环境,畅通集群协作网络,补齐短板弱项,强链补链延链,促进产业协作提档升级,实现合作共赢和可持续发展。到年底,打造形成一批一二三产融合、产业链条完整、联农带农富农,在国内统一大市场中分工合作紧密、贯通东西部、创新驱动强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蓝图绘就,使命在肩。“粤桂两省区大力推进东西部协作‘一县一园’建设,协作市县两地按照粤桂协作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布局,大力整合东部和忻城县内资源,强化政策配套,重点推进广西忻城茧丝绸产业园共建共营,把忻城当地传统产业的发展深度融入到区域协作之中,推动产业互补升级发展。”广东省茂名市驻忻城县粤桂协作工作组组长、忻城县委常委、副县长叶茵茵说道。粤桂协作广西忻城茧丝绸产业园。忻城县粤桂办供图近年来,粤桂协作紧抓“东桑西移”发展机遇,依托忻城当地丰富的蚕茧资源优势,深化区域协作机制,投入广东帮扶资金万元,引进丝绸龙头企业——深圳同益新中控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了广西同益国丝发展有限公司,共建广西忻城茧丝绸产业园,在人才、技术、市场、资源等方面进一步整合,努力打造茧丝绸产业新高地。据悉,园区占地亩,建筑面积85.8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50亿元,补齐了织绸、炼白、数码印花、丝绸、服装等深加工链条空白,开创了广西真丝绸智能化炼染印精加工生产的先河,逐步构建起“桑—蚕—茧—丝—绸”的跨区域协作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工人在蚕丝生产线上忙碌。罗仁维摄如今,走进广西忻城茧丝绸产业园的大型厂房,机器设备高速运转,生产线上工人们正熟练地拉丝引线。广西同益国丝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美伯介绍,园区现已生产真丝坯绸多万米,累计产值约1亿元。“今年底,将力争贯通种桑养蚕、蚕茧处理、缫丝、织造、印染各产业环节,下一步我们将在新型面料、家居用品、服装设计、医美等领域研发创新,不断提升产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刘美伯信心满满。未来,园区全面建成后预计产值将超亿元,预计可提供1.5万个就业岗位,带动忻城县及周边发展桑园经济50万亩以上,受益农户7万户,成为全国最大的单体茧丝绸产业园。从一只小小的蚕虫到“桑蚕+”,通过粤桂携手发展,忻城正“链”上发力,用万缕蚕丝,织就一条挑起县域经济大梁的蚕桑“忻”丝路,推动忻城从桑蚕大县向桑蚕强县迈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nshaa.com/csyfyl/13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