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海关助力广西茧丝绸产业出口规模扩大
北京中科白颠疯曝光 https://m.sohu.com/a/111033359_362018图为河池海关关员到关区茧丝绸生产企业了解生产流程。 蒙谦 摄中新网南宁5月9日电(韦万春梁夏婷陆琼)5月9日,南宁海关介绍,该关通过构建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体系、推进茧丝绸产业标准工作、加强品质管控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等系列改革,有效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助力广西茧丝绸产业扩大出口。广西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近年来,随着“东桑西移”战略的实施,广西的桑园面积、蚕茧和桑蚕丝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形成以横州、宜州、忻城、柳城、钦州等地为中心的茧丝绸生产加工聚集区,丝绸生产企业逾百家,逐步形成“世界丝绸看中国,中国丝绸看广西”的发展格局。图为南宁海关技术中心国家生丝及丝制品检测重点实验室对丝品进行检测。 孙婉雯摄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国家改变进出口注册制度及口岸检疫法规,提高纺织行业贸易标准,广西企业受较大影响,出口订单下滑。对此,年,南宁海关设立技术性贸易措施调查研究中心(东盟),并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共建“广西茧丝绸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全面提升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能力,破解广西茧丝绸产业痛点难点问题,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此外,南宁海关贴合茧丝绸行业,探索形成以“制度+科技”为特点的“注册登记+远程影像辅助检疫”监管模式,出口生丝查验时间由原来1—2天缩短为8—15分钟,大幅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目前,该关推进广西茧丝绸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机制改革落地见效,检测效率同比提升30%以上。年,广西出口生丝.1吨、货值2.6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1%和.3%。桑蚕产业链前后端产品生产和出口,在广西同样“红火”。年以来,广西出口蚕种43批次,货值.6万美元,养蚕这项中国传统农事,融入新的活力及国际元素,乘着“一带一路”东风走向世界。在被中国丝绸协会授予“中国丝绸新都”的广西河池市,南宁海关指导当地企业量身订制出口查验新模式,从生产源头把控质量,建立可追溯管理体系,帮助企业扩大出口规模。当地桑蚕产业链后端产品冻蚕蛹、蚕沙有机肥、干燥蚕等,相继实现出口。年,广西出口冷冻蚕蛹达.5吨,货值.2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8%和77.6%。今年一季度出口额达.4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0.4%。据悉,近日,南宁海关“推进广西茧丝绸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机制改革”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年度改革攻坚十佳成果”奖项。(完)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nshaa.com/csyfyl/12912.html
- 上一篇文章: 共护蚕桑文化,同筑乡村振兴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