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任之堂跟诊日记1有感
刚刚读完《日记1》,掩卷闭目回味无穷。有患者的信赖与感恩,有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有学子们孜孜不倦的习作...... 本日记是为了帮助我们把中医的理法方药思路理顺。作为中医学生,我们不能把它当作一般的课外读物,而应当作教材,一本临床教材。读完之后,当问自己一句:我的思路理顺了吗? 日记是按每日发生的事,所见所闻写的,把中医的理法方药融汇其中,既不至于仅仅是乏味的医理,也也有利于我们读者的记忆,可见良苦用心。我将此称之为“传道于无形”。 下面是我分别从医理、治法、方药等方面的归纳总结和感悟。 医理 1、阴阳 大道至简。 我们之所以生病,可以用《论语》上“过犹不及”来概括,是因为我们对身体在于“过用”或“不用”,导致气机阴阳失调。 《*帝内经》说:“生病起于过用。”《内经》又说:“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殃”。从老师的患者中也可以看出,很多病人生病是因为“过食水果”或“过食肥甘厚腻”引起的。我们现在很多人不是营养不够导致的营养不良,而是营养过剩,积在胃肠,伤了脾。老师看病经常交代病人少吃水果,多吃素,也正是这个原因。俗话说:“病人不忌嘴,医生跑断腿。”此过之为患也。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达尔文的《进化论》中也有“用进废退”的理论。现在的人舒服了想更舒服,站着想坐着,坐着想躺着。《内经》云:“久坐伤肉”。这种是我们认为的造成局部的气血流通不畅、气血亏虚的情况。《内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我想这一句话反过来说也是有道理的。你自己造成气血亏虚,所以你不生病,谁生病?你是在“造病(此仅指形体方面)”啊!此“不及”为之病。从老师叫病人多爬山,帮病人吊痧“吃苦了苦”,可见一斑。 2、升降出入 老师“升降出入”的思想,在日记中体现的淋淋尽致。老师的思想理论来源于《内经》,即: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阴阳是对立统一的,升降是,出入也是。欲升先将,欲取先予。所以老师常常在大量升提药中加入少量的将浊之品,可谓“升中有将是玄机”。 老师之所以如此重视升降出入,还是和疾病有关。《内经》曰:“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非升降,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出入无以生长化收藏。”因为人体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全依赖于气机的升降出入。 治法调气机:大气一转,其气乃散 老师调气机,很注重中焦脾胃气机的调理,因脾胃乃气机升降之枢纽。老师总结的“上焦天要清,下焦地要浊,中焦人要活。”足可称“任之堂不传之秘”。特别是“中焦人要活”,简直是妙极了!中焦已“活”,阳升阴将,那天自然就清,地自然浊。比如老师就常用苍术升脾气,竹茹将胃浊。 老师在调理气机时,还非常注重心与小肠的相表里,治法上也叫“上病下取”或“下病上取”。如小肠积滞不去,心脉阻力就大大增加,老师专用“通肠四药”,即“艾叶辛开,苦参苦降,鸡矢藤化积,火麻仁润下。小肠有病,久必累心。 我想,其实老师此种治疗方法不也体现了中医的“治未病”吗? 老师在治病上还用到了另一种方法,即“外病内治”,这主要运用在皮肤病的治疗。 这学期,我们正在学习《中医外科学》。上 节课的时候,中医外科老师就和我们说:治啥别治皮,皮肤病是内在器官病变的外在表现。可见皮肤病并不是那么好治疗。 从日记上看,老师治疗皮肤病根据《内经》“损其脾者,饮食不为肌肤。”主要是从脾论治。 方药 每一位中医师都有他喜爱的或特色的用药,比如,明代张景岳喜欢用熟地,人称“张熟地”;近代的张锡纯喜爱用石膏,人称“张石膏”等等。 老师的用药也很有特色,有些可以称之为“用药之秘”。这要分别从单味药、对药或药对、“三药”和“四药”等说起。 单味药: 穿破石,全身是宝,老师总结了其五大功效:一是穿透力稳健,服用后劲十足,凡体内血脉不通者皆可用之。二是肝胆系统疾病,以及各类病痛瘀滞,皆可用之。三是可作为抗痨药,对治各种结核。四是体内各种症瘕积聚、包块囊肿,譬如乳腺增生、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前列腺肥大等皆可用之。五是穿破石根茎金*,流白色浆汁,带有豆腥味,通利之中还有补益作用,可以用于农村干活劳伤、积损、陈年旧疾。 生姜的七大效用:一是生姜带皮偏温胃;二是生姜去皮其性偏热,可温下焦肾;三是生姜皮温中偏凉,可利水,治疗上焦皮毛疾病,如五皮饮中的应用;四是生姜切片走肺经;五是生姜切丝走心经;六是炮姜引入血分止血;七是煨姜温而不走,温暖中焦。 鸡矢藤,消积滞化痰,真正用好一定要研末。 土茯苓,清热利湿解*,治疗梅*的要药,但一定要忌茶。 鸡内金,消食化积,缩尿止遗。 马勃,治疗阴囊潮湿 。 枇杷叶,能降十二经逆气。止咳要刷洗去背面的毛。 龙骨、牡蛎,治痰之神品。 骨碎补,耳鸣耳聋的 药。 白术,重用疗死肌。 葛根,重用通鼻窍。 石菖蒲,重用治疗疮、痒、瘀。 白芷,重用治疗额窦炎、鼻窦炎。 小茴香,单用治疗小腹受寒。 老鹳草,专治吊线风。 降香,行气活血又降气。 黑豆——“肾之豆”,通利补益之品。 延胡索——中医的止痛药。 蝎子,油炸治疗皮肤病。 松节,还有助于睡眠。 对药或药对: 小伸筋草+淫羊藿,治疗腿抽筋的专病专方。 苍术+鸡矢藤,苍术升脾之清气,鸡矢藤将胃之浊积。 益母草+*芪,一个升清气,一个利浊水,对各类白带异常、蛋白尿都有效。曾听一位老中医讲,其功效类似于治疗肾病的激素。 艾叶+苦参,一个温开,一个苦降。专治疗肠道湿*积滞排不干净。 丹参+徐长卿,去心经风热极效,有类似西药扑尔敏的功效,是各种过敏瘙痒的专病专方。 生龙骨+生牡蛎,一个把肾水往下收,不肾阴;一个把浮火往下收,补肾阳。 牡蛎+葛根,治疗颈椎不利索极效。 土茯苓+忍冬藤,治疗梅*。 火麻仁+猪甲,称“通肠二药”。 乳香+没药,研末,专治疗溃疡引起的胃痛、十二指肠痛等。 白芍+甘草,即芍药甘草汤,可以治疗肝郁引起的便秘。 生姜+大枣,可调和两手脉象不一致的病人。 虎杖+乌梅,散收消息肉。 贝母+远志,打粉,治疗夜间磨牙(痰热型)。 穿破石+丹参,治疗血压偏高效果很好。 硫磺+大*即颠倒散。凉水外敷,治疗各种鼻头粉、酒渣鼻、痤疮。 土大*+桔梗,用于外科手术,防治疤痕。 “三药” 调气机“三药”:桔梗+枳壳+木香,桔梗、枳壳,一升一降;木香则理三焦之气滞。 引药入腰肢“三药”:杜仲+川断+五加皮 治阳痿“三药”:蜈蚣+淫羊藿+鹿角片(蜈蚣入脊背,鹿角通督脉。) “鼻三药”:苍耳子+辛夷花+通草 扁桃“三药”:威灵仙+白英+青皮 治心脏病“三药”:红景天、银杏叶、酸枣仁。 小儿退热“三药”:竹茹、蚕沙、陈皮。(若高热动风,加石膏、钩藤) 痛风“三药”:土茯苓、萆薢、威灵仙。 “四药” 治疗腹部肥胖,痰湿滞留很好的“四药”:*芪、白术、当归尾、薏苡仁。 专门针对小肠“四药”:苦参、艾叶、火麻仁、鸡矢藤。 治胃“四药”:半夏、干姜、*芩、*连。 升清阳“四药”:白术、冬瓜子、葛根、柴胡。 通脉“四药”:丹参、当归、川芎、葛根。 白癜风必用“四药”:制何首乌、乌梅、补骨脂、墨旱莲。 验方秘方 带状疱疹的专病专方:青黛+朱砂,等份研末,麻油调,外敷。 治疗小儿百日咳,用全蝎、甘草等份研末,每次1-3克即效。 治疗癌瘤的一组药:扣七子、沉香、灵芝、蚤休、绿寿茶。扣七子与灵芝一配上,可以调动五脏六腑之灵气。 任之堂胃炎散:*芩、*连、砂仁、干姜、白术、枳实、白芨、海螵蛸、浙贝母、延胡索、金果榄、赭石。各等份,研成细末,每次5克冲服,一日2次。金果榄能杀幽门螺旋杆菌;白芨化腐生肌;延胡索理气止痛;浙贝母化痰散结。 减肥五郁汤:香附、川芎、苍术、鸡矢藤、火麻仁。 顽固腰腿神经痛方: *芪40克青风藤30克黑豆30克鹿衔草40克 透骨草15克小伸筋草15克*参20克猪鞭3条 杜仲30克金毛狗脊20克鹿角片10克土鳖虫8克(研末冲服) 延胡索20克当归20克枳实15克生麦芽20克 小儿食积一 四方: 一味葛根升清阳, 二味苍术与鸡矢藤, 三味气药畅中焦:枳壳、桔梗、木香 四味,两组药对:柴胡与*芩,桂枝与白芍。 治疗睾丸痛的五核丸: 橘核荔枝核龙眼核山楂核川楝核 读日记是一种学习,对老师也充满了敬佩之情。敬佩他的无私和大医情怀! 方药部分的整理有利于学习和复习,读到这些时,犹如老师就在耳边教导一样。 老师的东西不是我所能够写出的,我还要继续好好的研读《任之堂跟诊日记2》。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nshaa.com/csyfyl/10461.html
- 上一篇文章: 白茅根middot本草汇
- 下一篇文章: 凌云全域推进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