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8097684.html

蚕宝贝成长记

——大(1)班自然课程实施记录

3月23日,细如发丝的蚕宝宝来到大一班,这黑黑、细细的小东西,是怎么长成白白胖胖的蚕宝宝的呢?带着这份好奇,我们班孩子进入了“蚕宝贝成长记”的自然养殖活动。

一、初来乍到的欢喜

黑色的细线居然就是蚕宝宝?这个模样吸引了孩子们,大家围在一起,和同伴一起看着,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想象着蚕宝宝的样子、动作,还尝试着为蚕宝宝换新鲜桑叶,对蚕宝宝的喜欢融入到了照料中。

1、有趣的猜测

“看,这个细细的、黑黑的蚕宝宝,眼睛在哪里呢?”“我好像看见它慢慢地爬了一点点。”“它在叶子上移动也不动,应该是在睡觉吧!”

2、小心地换桑叶

“这个蚕宝宝太细了,吃不了那么大的桑叶,我把桑叶剪细一点。”

“它在桑叶上一直不下去,我只能用手指轻轻地摸下来。”

精彩镜头

SHOTS

“小小的干桑叶上要仔细找一找,因为蚕宝宝太细了,不然就会和干桑叶一起扔掉的。”

二、逐渐长大的“惊”与“喜”

孩子们每天吃完点心都会直奔蚕宝宝的身边,想着要换桑叶了,看着蚕宝宝有没有长长、长胖一点了,一点点小小的变化都会高兴地与同伴、老师分享。在这个过程中,有“惊”也有“喜”,每个阶段都有发现与收获。

01

逐渐熟练的喂养方法

孩子们发现“蚕宝宝不怎么吃桑叶?”,带着“为什么”一起寻找资料,于是,找到了这样的原因!

换桑叶有一定的流程哦!

02

意外死亡后收获喂养经验

“这么大的蚕宝宝死了,太可惜了!”“我们要当心了,一定要小心地养蚕宝宝了。”“还要用正确的方法!”

看,养蚕要注意这些!

03

一天天长大的蚕宝宝

孩子们每天都用心照料着蚕宝宝,不负所望,蚕宝宝一天天长大了!

越吃越胖的蚕宝宝

大小不同的蚕沙

开始吐丝结茧

蛾从茧里钻出来啦

雄蛾和雌蛾交尾、产卵

三、记录成长的收获

大班孩子已经有丰富的记录、表征经验,随着蚕宝宝的成长,孩子们尝试着记录每天的变化,这些记录既展现了孩子们细致观察的过程,也激发了他们合作商量、合作记录的想法,记录表征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1

合作助推观察与讨论

“我们一起来量一量蚕宝宝有多长了。”“可是它像L形,怎么量呢?”“先量平的身体,再量竖起来的身体。”“一个3,一个2,加起来就是5厘米。”

“看,一粒大便从尾巴出来了。”“它的背上有一条绿线,一会儿深,一会儿浅。”“那是因为蚕宝宝在呼吸,所以才动的。”

“你猜,几号蚕茧里会 飞出蛾来呢?”“肯定是1号,因为1号是 个结茧的。”

2

记录提升探究与总结

蚕宝宝成长日记,孩子们会记录每天观察到的最特别的事,也会请老师将观察表述用文字记录,每天的对比,让孩子们对蚕宝宝的成长和变化有了更深的感受,也让孩子们学会了总结和提炼观察所得,提升了用简单、合适的标记记录的能力。

1

2

3

4

5

6

四、亲子合作乐趣多

平时放学后,孩子们会轮流将蚕宝宝带回家,和家人一起观察、照料,亲子合作感受照料蚕宝宝的快乐。

家长们对蚕宝宝的了解也很多,带着丰富的资料,家长走进课堂,带给孩子带来了生动的讲述。

家长还和孩子们一起寻找记录关于蚕丝在生活中的用途。

完整的“蚕宝贝成长记”活动,不仅让孩子们积累了养殖蚕的经验,也让他们体会到了生命的奇特,更让他们体验到了探究与合作的快乐与成功。

撰稿:夏青

图片:蔡熠琳

编辑:符梦玉

审核:*秋艳

扫一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nshaa.com/csyfyl/10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