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微教育高考作文省海中郁凤
蚕语沙沙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郁凤老师 大家都听过鸟语,可有谁听过蚕语? 我真听过,不信,你听。 洁静的蚕室里,成千上万只蚕,蜕过了四次皮,起过了四眠,舒展开了柔嫩而瘦长的身体,胃口大开,微型的锯齿一般牙齿咬紧桑叶的边沿,便不再松开,迫不及待,连续不断的,啮食着。渐渐地,蚕室里小雨淅沥沥,然后大雨沙沙沙,沙沙沙…… 这是父亲最喜欢听的声音,他说,这是它们在说话呢。 我不信。 他说,它们在告诉我,它们很健康,这桑叶很好吃,它们吃了还要吃。父亲露出欣慰的笑容。 我高三那年春天,他整天整夜陪伴这些小生命已经20多天了。蚕种回来时只有蚂蚁一般大小,两张暗*的纸上密密麻麻数不清多少只。 蚕种领回来之前,父亲就开始了忙碌,蚕室里里外外用石灰水消*一遍又一遍,养蚕的工具蚕匾、蚕网也都洗净、消*、晒干。 蚕种回来的那天,父亲早早生好炉火,烘暖蚕室一角的暖房,怕春天温度太低冻坏小蚕。这也是我们家 舍得烧煤炉取暖的时候,冬天再冷也不舍得,最多灌个热水袋取暖。 可是对小蚕,父亲是极大方的,煤球炉要连续烧好几天,等气温回升到20度以上,蚕蜕过了两次皮,起了二眠,才会停止。 这段日子,父亲将采回的桑叶晾干露水,切碎,撒匀。墙壁上那根长长温度计,父亲每天要观察好多遍,让我觉得养蚕是一件很神秘、很有技术含量的事。 我很好奇,问父亲,蚕又不说话,怎么才能知道温度是否适合,它们是否健康? 父亲说,蚕自己会说话。温度太低了,它们就懒得动,身子缩着,食欲不振。温度适合时,就会舒展身子,胃口大开。 蚕沙发软,是告诉你湿度太大,桑叶太湿。皮肤发*,是告诉你要蜕皮了;皮肤白里发青,告诉你很健康;皮肤发白,是告诉你,得了白僵病了,要用药了;四眠后,吃了5、6天桑叶,身体开始变得透明,那是告诉你要上蔟做茧了;上了蔟到处爬不肯做茧,是告诉你它中*了,不能吐丝了。做好的茧,摇一摇,里面有轻微的晃动声,是告诉你可以摘茧去卖了…… 父亲如数家珍,滔滔不绝,眼中满是期望。 母亲患病去世后留下了多元的债务和未成年的我和弟弟。多元在年可是一个天文数字,家中 的经济来源就是养蚕,所以父亲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这些蚕儿身上。 蚕儿在父亲的精心喂养下,渐渐长大,由一张蚕匾,扩展到10张、20张、30张、50张……满满一屋子,搭起的架子上一层又一层的蚕匾,每天铺了一层又一层的桑叶。起过四眠后的蚕开始疯吃,整天整夜从不间断。 桑叶是父亲一筐一筐从桑田里担回来的。以前是母亲采了桑叶,父亲担回,然后一起喂食。可现在只有父亲一人,在密密麻麻的桑田里默默地一片一片采下桑叶,再一筐一筐的担回家,再一把一把的铺上蚕匾。我只有下了晚自习回来才能帮上一点忙。 沙沙沙,沙沙沙……这是告诉父亲我们还要吃还要吃。 桑叶在它们的身下不断地缩小缩小,直至只剩下一层层叶子的筋络。 父亲刚铺上一层厚厚的桑叶,一会会儿就由绿色变成了白里带青的蚕儿一片。蚕儿越长越胖了,可是父亲却瘦了一圈。 终于蚕儿不再疯吃了,身子也渐渐变得透明起来,那是告诉父亲它要做茧了。 又是一个白天接连一个整夜的捉蚕,因为蚕成熟的时间有先后,要把先透明的分拣出来,放到蚕蔟上。这要连续作战,因为一耽搁,有些蚕就会在蚕匾上乱吐丝。 父亲不停地观察蚕蔟上蚕的状况。今年的桑叶长势特别好,枝繁叶茂,蚕儿也长得特别壮实,按这个势头做出的茧应该很大很厚,应该能卖个好价钱,一两百元应该不成问题,可以先还去一部分欠债了,父亲心里盘算着。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做茧时间早到了,可是这些上了蔟的蚕,只顾摇头晃脑,却不肯吐丝。 父亲的脸色越来越灰,越来越灰。蚕儿告诉他,它有满肚子的丝却吐不出,好难受。 父亲知道这是农药中*的典型症状。 一切辛苦全白费了,一切希望全消失了。 空气中只要有一丝的农药味,蚕都会中*。重则不吃桑叶,轻则桑叶照吃,就是不吐丝,不做茧。 哪来的农药?只有天知道!因为是空气中飘来的,遭殃的还有好几家。 欲哭无泪,欲诉无门…… 我只有责怪曾经沙沙作语的蚕,你为啥不早点告诉父亲空气的异常呢?为啥要等到耗尽了他所有精力才告诉他这残酷的结局呢? 蚕室里再也没有了蚕语没有了沙沙声,因为父亲病了,几个月后也随母亲去了。 也许那边的 里父亲和母亲正一起倾听蚕语沙沙沙。 .06.:58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nshaa.com/csyfyl/10076.html
- 上一篇文章: 千年健的故事
- 下一篇文章: 新余沙土农贸市场传来一声呼救,紧急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