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蚕豆引发蚕豆病多人险些丧命,且无法根治
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505/4618893.html 民间素有“立夏尝三鲜”的说法, 其中“地三鲜” 一般指的是蚕豆、苋菜、*瓜。 但是 蚕豆不是人人都能享用的。 每年初夏蚕豆成熟的时节, 也是“蚕豆病”高发季。 事件回顾 近日,杭州4岁男孩因吃蚕豆头晕呕吐,经查,男孩患了“蚕豆病”,经过输液和输血治疗,一周后男孩出院。医生介绍,因为蚕豆病患者体内缺乏一种酶,红细胞会被氧化物破坏,发生溶血,而蚕豆成分中就包含强氧化物。 下面,小编就来谈谈 鲜为人知却广泛流行的“蚕豆病”。 “蚕豆病”的病因是什么? 我们俗称的“蚕豆病”,其实有一个官方名称——红细胞葡萄糖-6- 脱氢酶(G-6-PD)缺乏症,表现为在遗传性葡萄糖-6- 脱氢酶(G-6-PD)缺陷的情况下,食用新鲜蚕豆后突然发生的急性血管内溶血。 红细胞葡萄糖-6- 脱氢酶(G-6-PD)有遗传缺陷者在食用青鲜蚕豆或接触蚕豆花粉后皆会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症——蚕豆病,致病机制尚未十分明了。已知有遗传缺陷的敏感红细胞,因(G-6-PD)的缺陷不能提供足够的NADPH以维持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还原性(抗氧化作用),在遇到蚕豆种某种因子后更诱发了红细胞膜被氧化,产生溶血反应。(G-6-PD)有保护正常红细胞免遭氧化破坏的作用,新鲜蚕豆是很强的氧化剂,当(G-6-PD)缺乏时则红细胞被破坏而致病。“蚕豆病”有哪些症状? “蚕豆病”的发生,有些是因为食用了蚕豆或者蚕豆制品,而有些甚至只是无意间吸入路边蚕豆花的花粉。 “蚕豆病”发病急骤、病情轻重并不相同,一般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发热、贫血以及酱油色尿,一旦发病应及时就医诊治。 大多患儿在进食新鲜蚕豆后1-2天内发生溶血,因吸入花粉而发病者,症状会在数分钟内出现。 病情轻者,经过1-2天或1周左右,症状会逐渐减轻而痊愈;病情危重者可出现神志不清、抽搐、昏迷、少尿, 无尿而死亡。 幼儿发病率明显高于成年人,5岁以下儿童占大多数,也会因母亲进食蚕豆,通过哺乳使婴儿发病;同时男性多于女性。 “蚕豆病”就是(G-6-PD)缺乏症吗? “蚕豆病”只是对“G-6-PD缺乏症”的简称,与真正意义的(G-6-PD)缺乏症仍有区别。 (G-6-PD)缺乏症是“蚕豆病”发生的遗传基础,只有拥有这种遗传背景的人,才会患上“蚕豆病”。 准确地说,“蚕豆病”是(G-6-PD)缺乏者在食用蚕豆或者蚕豆制品之后发生的急性溶血性贫血。 而(G-6-PD)缺乏症患者除了吃蚕豆,也会因为摄入其他的氧化物质,患上其他溶血疾病。 如因摄入磺胺类、呋喃唑酮、抗疟药等氧化性药物而患药物溶血。 “蚕豆病”“重男轻女”? “蚕豆病”其实是基因决定的,而且往往表现出“重男轻女”的现象。 这是因为“蚕豆病”具有遗传倾向,导致“蚕豆病”的基因在决定性别的X染色体上。 如果只有母亲是“蚕豆病”患者,那么生下来的男孩子就很有可能患病。而一位小女孩患病则要求父母都是“蚕豆病”患者。 因此,男孩子发病率高于女孩子。 “蚕豆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蚕豆病”是一种遗传疾病,目前并无治愈措施,在平时生活中也只能注重预防。 “蚕豆病”患者不能吃蚕豆及蚕豆制品,也要远离蚕豆花,同时也要避免服用氧化类药物。 由于“蚕豆病”具有遗传倾向,做到及时诊断也十分重要。 现在(G-6-PD)缺乏症已成为新生儿筛查的项目之一,尤其是家族中已出现病例,必须引起重视,新生儿更应尽早做筛查。 3岁以内的孩子,初次吃新鲜蚕豆一定要慎重,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食用后的反应,医院治疗。 来源:新华网 版权归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爆料/投稿/咨询/合作联系小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nshaa.com/csxgpw/5685.html
- 上一篇文章: 文化蚕沙口村被认定为全省首家民俗文化
- 下一篇文章: 看完这篇文章99的人能找到适合的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