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小专题基塘农业
典型例题一: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基塘农业是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创建的耕作经营管理制度的一种新型农业,是典型生态农业。基塘是指水塘及包围水塘的小地块。这种农业生产包括桑(桑树)基鱼塘、蔗(甘蔗)基鱼塘、果(水果)基鱼塘等类型。在清代时达到鼎盛,当时基与塘的比重是6:4,目前基与塘的比重接近2:8且桑(桑树)基鱼塘、蔗(甘蔗)基鱼塘、果(水果)基鱼塘等规模逐渐缩小。 材料二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原理示意图。 (1)分析珠江三角洲有利于发展基塘农业的自然条件。 (2)分析基塘比重变化的原因,并根据基塘农业原理说明鱼塘面积无序扩大对鱼塘的不利影响。 (3)分析桑(桑树)基鱼塘、蔗(甘蔗)基鱼塘、果(水果)基鱼塘等规模逐渐缩小的原因。 参考答案: (1)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起伏小,多洼地;河网密布降水充沛,地表积水富;热带亚热带地区,热量充足。 (2)由于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养鱼的经济效益高,所以鱼塘面积扩大,基面面积缩小。鱼塘过大会导致塘泥不能及时恢复到基上被作物利用塘泥淤积,鱼塘变浅,水污染加重。 (3)经济快速发展,用地规模扩大,农业用地缩减;桑(桑树)基魚塘、蔗(甘蔗)基鱼塘、果(水果)基鱼塘等经济效益较低;花卉、蔬菜等经济效益较高的农业用地规模扩大。 典型例题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基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人民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特点,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它是把低洼的地方挖深为塘,饲养淡水鱼;将泥土堆砌在鱼塘四周筑成塘基,在塘基上栽果树、桑树、甘蔗等。与水稻种植业相比具有众多的优点。近些年来,珠江三角洲传统的“桑基鱼塘”逐渐向“花基鱼塘”“莱基鱼塘”转变,且基塘面积逐渐缩小。下表示意广东省的地形类型及空间分布,下图示意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 (1)据表说明珠江三角洲发展基塘农业的优势条件。 (2)与水稻种植业相比,指出“桑基鱼塘”的优点。 (3)分析“桑基鱼塘”逐渐向“花基鱼塘”转变,且基塘面积逐渐缩小的原因。 参考答案: (1)珠江三角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便于河水扩聚,有利于基塘农业的形成与发展。 (2)具有防洪、保持土壤肥力等功能;能够增加农民收入;废弃物排放少,实现了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3)基塘面积缩小的原因;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人口、城市密集,占用大量耕地;珠江三角洲水污染严重,导致基塘面积逐渐缩小。基塘农业转变的原因: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条件改善,导致农产品结构调整;“桑基鱼塘”模式所获得的市场收益要低于“花基鱼塘”。 典型例题三:下图为珠江三角洲某地发展基塘农业(左图)和该地工业园区生产流程示意图(右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甲地农业生产模式的主导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___。 (2)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基塘农业和耕地面积均大幅减少,现存耕地主要种植蔬菜、花卉和水果。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3)从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角度简述该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1)地形 (2)①城市化和工业化占用大量土地,耕地面积大幅减少;②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农产品市场需求发生变化;③土地和劳动力价格大幅上涨;④基塘农业生产效益低(或种植蔬菜、花卉和水果效益高)(6分,答出3点即可) (3)生态:提高了废弃物的利用率,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保护了生态环境; 经济: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延长产业链,增加了产品附加值 社会:增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典型例题四:读“基塘生产环节的联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珠三角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在_____________的地方挖地成塘,堆泥成基。 (2)基塘农业的生产环节将________(植桑、种蔗)业、养殖业和______(丝厂、糖厂)业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综合经营。几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有机循环联系起来。塘泥和滤泥等基本上解决了植桑、种蔗的__________问题,蔗叶和蚕沙等基本上解决了养鱼、养蚕的__________问题,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这种连环性生产体系能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___________(社会条件),创造出 的经济效益。 (3)基塘农业是一种典型生态农业的模式。生产过程中实现了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塘泥、蚕沙和滤泥等前一环节的___________成为后一环节的营养成被充分回收利用,成功减少了_____________,保证了生态的良性发展,同时克服了当地洼地_________之弊,实现了农业的___________发展。 参考答案:(10分) (1)低洼易涝 (2)种植、加工(或工业)。肥料饲料,劳动力。 (3)废弃物,环境污染,水涝(洪涝/易涝),可持续。 典型例题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为广东省区域略图。 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曾是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之一,但近年来,其商品粮基地地位逐渐下降直至消失。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示意图和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结构变化图。 材料三 30多年前,深圳是一个人烟稀少的边陲小镇,如今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年5月一篇《别让华为跑了》的文章引爆了华为、中兴等企业的终端业务生产基地在逐步迁出深圳的舆论热潮。 (1)粤北、粤西山区多峰林溶洞,形成这些峰林溶洞的具体岩石类型是________。 (2)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形成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 (3)年以来,深圳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主要得益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导致华为的终端生产基地搬离深圳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上涨。 (5)简述珠江三角洲商品粮基地地位逐渐下降直至消失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石灰岩 (2)混合农业 地形 (3)毗邻香港的优越地理区位 国家的改革开放*策 (4)劳动力成本 土地成本 (5)人口增长,粮食需求量增加;工业化与城市化占用大量耕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粮食种植面积下降,粮食产量下降。 典型例题六: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沿太湖南岸一线在史前是一片沼泽,生活在这里的先民饱受洪涝灾害之苦,为防洪泄洪,在春秋战国时期开挖了太湖溇港。南北方向的叫“浦”、“溇”、“港”,东西方向的叫“塘”。网格式的大田种植庄稼,外围的圩堤种桑植树,每个圩围都有一条绕圩河。溇港圩田具有较强的抗旱排涝能力。如今,溇港不断萎缩、淤塞,与溇港联系在一起的古湖闸消失殆尽,溇港传统的泄洪排涝功能及交通航运的功能基本丧失。 太湖南岸溇港圩田示意图 材料二“桑基-圩田-鱼塘模式”是古代太湖劳动人民变涂泥为沃土的一项独特高效的人工生态系统——塘基种桑、圩田种稻,塘中养鱼、桑叶喂蚕、蚕屎饲鱼、倒灌塘泥肥田。 (1)为防止倒灌淤塞,太湖南岸溇港闸口通常朝向东北,请分析其原因? (2)读材料二,指出“溇港圩田”农业生产模式的优点。 (3)对于溇港圩田,是保留,还是废弃?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太湖南岸溇港大致呈南北走向(太湖南岸溇港河水流向东北入湖),太湖地区冬季盛行西北季风;此时正值枯水期,湖水较浅,湖底泥沙多。如果闸口朝向西北或者正北,湖水更易倒灌,导致太湖泥沙在入湖溇港口淤积,因此避开此方向,朝向东北。。 (2)①筑堤挡水、护田,(堤上设闸排灌,)可以做到旱涝保收;②合理的生产布局(塘基植桑,圩田种稻,塘内养鱼)有利于因地制宜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率;③桑基-圩田-鱼塘模式的发展,形成桑、稻、鱼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收到了理想的经济效益,形成了生态农业模式。 (3)保留——①可防止农业旱涝灾害;②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③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④提供水运交通之便;废弃——①退圩还湖,扩大太湖水面;②利于恢复原有沼泽生态环境;③太湖水面扩大,利于水产养殖业形成规模化经营。 典型例题七: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各题。 材料一我国南方部分省区图(如下图)。 材料二茶树喜温暖、潮湿、荫蔽、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环境。图示区域省区是我国主要的茶叶生产地。 (1)影响甲、乙两地农业生产模式的主导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农业地域类型都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革开放以来,乙地基塘农业和耕地面积均大幅减少,现存耕地主要种植蔬菜、花卉和水果。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3)简述图示省区茶叶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4)福建是台商投资最早的地区,分析其吸引台商投资的优势条件。 参考答案: (1)地形混合农业 (2)城市化和工业化占用大量土地,耕地面积大幅减少;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农产品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土地和劳动力价格大幅上涨;基塘农业生产效益低(或种植蔬菜、花卉和水果效益高)。 (3)多低山丘陵,排水条件好;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以酸性的红壤为主,适宜茶树生长;山区空气湿度大,云雾多。 (4)(任意4点)临近台湾,地理位置优越;福建是 的侨乡;劳动力廉价丰富;优惠的*策支持;国内市场广阔。 典型例题八:(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珠三角地区的先民将洼地挖深,“坭复四周为基,中凹下为塘,基六塘四,基种桑,塘蓄鱼,桑叶养蚕,蚕矢(粪)饲鱼,两利俱全,十倍于稼。”清朝,丝鱼业达到鼎盛。顺德一带,咸同后,田多变基塘,获利较丰。史称“广纱甲天下”,特别是“粤缎之质密而匀,真色鲜华,光辉滑泽”,“粤纱,金陵苏杭皆不及也”,“广蚕岁七熟,闰则八熟”。蚕丝质量好坏与桑叶质量和气候有很大关系。下图为桑基鱼塘分布及模式. (1)最初,基塘农业是被“逼”出来的,试分析该类农业出现之前不利的自然条件。(6分) (2)分析“咸同后,田多变基塘”的原因。(6分) (3)试从自然条件的差异分析“粤纱,金陵苏杭皆不及也”的原因。(12分) 参考答案: (1)地势低洼(或:地势低平,地下水位高),排水不畅(2分)雨季易涝(2分),而旱季土壤盐碱度高(或:秋季多咸潮)(2分)。 (2)人口增加(2分),基塘农业成本低,产出高(或:利润大),可以充分利用劳动力(2分),市场需求量增加(或:交通运输业的发展)(2分) (3)太湖平原:春季多低温冻害天气(或:寒潮天气)(2分),影响桑树的生长,而夏季又多连阴雨天气,影响蚕的生长(2分)。 珠三角:冬季温暖,春雨较多(2分),有利于桑树的生长。光照充足(2分),土壤深厚肥沃(2分),所以,桑叶品质好,产量高(2分),挑选优质桑叶的余地大。 典型例题九:第16届亚运会于年11月12日至27日在中国广州进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五次亚运会的时间和地点分布表 亚运会 时间 地点 十三届 年12月6日至20日 泰国曼谷(Bangkok) 十四届 年9月29日至10月14日 韩国釜山(Pusan) 十五届 年12月1日至15日 卡塔尔多哈(Doha) 十六届 年11月12日至27日 中国广州(Guangzhou) 十七届 年9月18日至10月4日 韩国仁川(Incheon) 材料二珠江水系示意图 (1)判断气候类型 曼谷________釜山_________多哈_________广州___________仁川__________。 (2)读表1可知曼谷、多哈亚运会在12月份举行,而釜山、仁川亚运会在9、10月份举行,从气候的角度简要分析原因。 (3)简要分析珠江的水文特征。 (4)珠江上游地区和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互补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互补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5)桑基鱼塘是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充分利用土地而创造的一种挖深鱼塘,垫高基田,塘基植桑,塘内养鱼的高效人工生态系统。读图分析桑基鱼塘生产的特点。 参考答案: (1)A广州,B多哈,C曼谷,D釜山,E仁川 (2)曼谷、多哈纬度低,气温高,为热带地区;12月份降水少晴天多,气温适度,天气凉爽适宜运动。釜山、仁川纬度高,为温带地区;9、10月份为秋季降水少晴天多,气候温和,适宜运动,12月为冬季,气候寒冷。 (3)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河流流量大;汛期出现在夏季;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少;无结冰期。 (4)上游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等条件比较差,但资源、能源丰富;下游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等条件比较好。但资源、能源短缺。 (5)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势低洼,河网密布的自然条件;蚕沙(蚕粪)喂鱼,塘泥肥桑,糖渣喂猪等,实现了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提高了物质和能量的使用效率;减少了废气物排放,减轻了环境污染;提高了经济效益。 你的支持是我 的动力,扫一扫上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nshaa.com/csxgpw/5268.html
- 上一篇文章: 不管咳嗽多严重,这些野菜泡水喝,具有润
- 下一篇文章: 春季最常吃的一道菜,竟然将孩子吃进了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