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不只有丝

荣凤婷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这两句诗极具悲伤情绪,宣尽封建时代恋人之间的相思之苦和对爱情矢志不渝的决心,把丝喻思实在精妙绝伦,而今天我要说的是蚕的生命精彩不在丝,而在由作茧自缚到化蛹成蝶的破茧而出,再到追逐自由繁延生息,从而完成一个华丽的生命轮回。

蚕没有因丝而死,而丝只是它生命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蚕也因丝让生命活出了灿烂,活出了人类对它的认可,活出了在自然界的地位,活出了永不在害虫的序列。

蚕也因丝而让中国闻名世界。

我们聪明的祖先,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天然蚕丝制作衣料的人。

中国最早通向欧洲的路取名为丝绸之路。

当时由丝绸之路传入欧洲的丝绸谁有幸穿上被喻为天人。

小小的昆虫因丝造就了中国历史曾经的辉煌,它也因丝牵动着我对母亲的思念。

母亲年轻时是养蚕能手。每年开春时,她便把沾满蚕卵的牛皮纸绑在腰间,以体温来促使小蚕蜉出。

一周后,打开牛皮纸便会看到小米粒大的深灰色小蚕在纸间蠕动,母亲小心翼翼的用鸡毛把它们从纸上扫下来放在铰碎的桑叶上,两周后便可看到它们一厘米多长的身躯了。

蚕前四周食量较小,五,六周时吃的最多,晚上可以听到它们沙沙吃桑叶的声音。

母亲每天要给吞清一次粪便和它们吃剩的桑叶残梗,并把蚕的粪便单独晾晒起来,育有小儿的左邻右舍会向母亲讨要用来给小儿装枕头说能去热降火,他们称蚕便为蚕沙,听起来很清爽,枕起来有股桑叶的清香味,又象把脑袋放在了散沙上,随头而赋形很舒服。

小时侯看母亲忙不过来时,我会走上前去给她帮忙,灰白色的蚕抓在手中凉凉的,长而圆滚的身体配以短短的小腿看起来并不让人憎恶,圆圆的头上配有剪刀般的口器,因而当它们长到快成熟时吃起桑叶来真有股风扫残云之势。

特别是遇上下雨天,是母亲最忙的时候,她还要把桑叶上的水珠用干布抹净才能喂蚕,否则蚕会拉肚子影响产丝。

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两个月时间,在幼虫成长的四十多天里,它要退七次皮,每次退皮叫做蚕眠,蚕眠期间一般不进食,不吃也不动,僵僵的昂着头爬在那里,看着象入眠了一样,所以叫蚕眠。养蚕的人来形容蚕的大小就是用几眠了说的。

当蚕长到浑身透明时说明它已老了,已不在进食,它们开始四处寻找适合吐丝的场所,这时母亲会把早已备好的用碎竹枝扎成的蚕簇放在蚕床旁,成熟的蚕会很自然地向上爬去,很快,蚕簇上会结出五彩宾纷的茧,白的,*的,粉的,令人眼花缭乱。

我很喜欢借着灯光或日光看着蚕在茧内吐丝,那上下左右不停摆动的头把丝均匀地吐在茧壁上,有人说它在做茧自缚,这种说法也对,其实它是在建造避护所,以躲避恶劣环境,为将来蜕变成蝶做准备。

每年收茧时母亲会把成色好的,个大的,茧厚的留下一部分做种蚕,其余的都会拿去抽丝,还顺便把皮薄的,成色差的铰出桑蛹来,再配上葱花与鸡蛋放入锅中,油煎至焦*,用烙馍卷着十分好吃,小时候跟着母亲几十天的忙碌,为的就是这,压根就没关心过丝产的多与少。

长大后随着化纤的出现,北方的养蚕已被众人遗忘,即使有人喂养也是属于消遣,量十分小,玩玩而已,而令我难以忘怀的却是蚕的精神,由作茧自缚到化蛹成蝶和 的破茧而出,弱弱的小虫,力量之强大,意志之坚强,让人叹为观止。

为自由蜕变长翅,为光明突破坚壁,更不能忽略的是这些突显生命精彩的艰辛劳作都是在黑暗中进行的。

有些时候人不如蚕,因为蚕不只有丝,它时刻都在超越自我。生命因超越自我而精彩,人也如此。

作者简介

荣凤婷,河南省禹州市神后镇人,出生于年,女,退休教师,现为家庭主妇。

中国文坛精英盘点之90后专辑

在后台回复:90后,即可阅读

原鄉書院回顾,点击可直接阅读

原鄉書院总目录

原鄉专栏,在后台回复作家名即可阅读

青山文艺

花解语

张国领

杨建英

杨华

卓玛

名家专辑,在后台回复作家名字即可阅读

毕飞宇

陈忠实

池莉

曹文轩

迟子建

格非

冯骥才

韩少功

贾平凹

老舍

李佩甫

李敬泽

刘庆邦

沈从文

苏童

三毛

铁凝

莫言

汪曾祺

王朔

王小波

王安忆

徐则臣

余华

严歌苓

阎连科

史铁生

张爱玲

张承志

博尔赫斯

村上春树

川端康成

马尔克斯

卡佛

福克纳

卡夫卡︱卡尔维诺

vafist_sceen__time=(+newDate());if(""==1});}作家方阵

感谢支持原鄉書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nshaa.com/csxgpw/10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