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基鱼塘千年生态文明悠然景如画
五月,江南蚕桑人家忙碌依旧。 在江南的蚕乡荻港,村头溪边,桑园河畔,蚕农们三五成群,挽袖赤足,采摘桑叶,种桑养蚕是一年中的大事。当地百姓沐浴着春风,像一个个怀孕的花种,唤醒了春风中的百花,也唤醒了怀抱中的春蚕。蚕农对家蚕怀有的深厚情感是局外人所难以想象的,千百年来,这里的乡民已与这种独特的生产方式水乳相融,把蚕亲切地称作“蚕宝宝”,养蚕的妇女叫做“看蚕娘娘”,似把她们和蚕定位成亲昵的母子关系,可见蚕事的至高无上。有句渔谚说“桑茂、蚕壮、鱼肥大,塘肥、基好、蚕茧多”。明归安县人沈氏所著的《沈氏农书》中记载:“池畜鱼,其肥土,可上竹地,余可壅桑,鱼,岁终可以易米,畜羊五六头,以为树桑之本。”应该是最早有关桑基鱼塘的记载。这种传统的养鱼法,是种桑养鱼共荣,生态良性循环的一种生产方式。蚕粪和蚕蛹喂鱼,塘泥为桑地农田提供肥料,几千年过去了,这种传统的养鱼法还在发挥着它的作用,可见它对我国淡水养鱼业的巨大影响。园中漫步,可以一边欣赏桑基鱼塘的存留,一边遥想着当年桑基鱼塘的盛况。若在春夏季节,市民游客还可亲手采摘桑葚,享受可口美味;也可摘桑喂蚕、荡舟捕鱼,体验珠三角这一古老的特色农业模式。如今,走在这片有着多年的桑基鱼塘上,领略着“塘基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的奇观,其科学的物质循环利用链和能量多级利用至今依旧堪称完美。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就赞誉桑基鱼塘系统是“世界少有美景,良性循环典范”。展望未来,一条景观大道和“双鱼盘龙”塔呼之欲出。“双鱼”与鱼塘遥相呼应,“龙”与桑蚕自相吻合,寓意双鱼盘龙而上,一飞冲天,形成鱼跃龙门之势。未来,桑基鱼塘静待又一轮的美丽蜕变。编辑:谢文琪监制:邱东栋总监制:杨盛怡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nshaa.com/csxgpw/10510.html
- 上一篇文章: 明天听音湖广场举行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