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彭传明,80后,是福建南平小山村中的一个农民。

有人说他是“男版李子柒”,有人说他是“古代隐者”,也有人称他“世外高人”。

慕名而来的人,都被他视频中,所散发的东方传统文化魅力,深深吸引。

距离李子柒停更,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这段时间里,也有大量的田园新秀崛起,其中最令人期待的,就是来自福建南平的80后农民彭传明;

因为风格和李子柒很像,一直有“女有李子柒,男有彭传明”的说法

年5月开始,彭春明开始更新田园手艺视频;

从自制马克杯、花露水、蚕沙枕,到古法还原文房四宝、十里红妆的全过程。两年时间,单条视频点赞量从最初的几千增至两三百万。

而真正让他一炮而红的,是源自他的一个古法制墨视频。

一个短短八分钟的视频里,拍摄跨度长达两年多,才制得了几方墨锭,期间复杂而有趣的制作方法,让这个视频迅速走红,也让这个爱做传统手工艺的小伙子被更多人知道。

三年复原笔墨纸砚用心做非遗手艺

墨,中国传统文房用具之一,文房四宝之一,是书写、绘画的黑色颜料;

墨的主要原料是煤烟、松烟、胶等,是碳元素以非晶质型态的存在。通过砚用水研磨可以产生用于毛笔书写的墨汁,在水中以胶体的溶液存在。

一块好墨要经过复杂的工序、漫长的过程,才能真正被制作出来;

而这个80后的小伙,前后历时3年时间,复刻了了古代制墨工艺,更是向大众展示了真正的“东方非遗传承”。

一方墨,始于一壶桐油。

桐油中加入棉芯引燃,在上方设置一个圆碗,收集桐油灯的烟灰。

通过反复添油燃烧,再用刷子轻轻刷去碗壁烟灰,如此反复无数个日夜,才能得到少量的烟灰。

得到烟灰后,再将其倒入清水中清洗掉烟灰中的泥沙,再静置阴干,历经春夏秋冬整整一年,得到晾干的墨粉。

光是从炼烟、收集烟灰、洗烟灰, 晾干成墨粉,这就是一年的时间。

再用中药材、牛皮胶、猪胆等材料,熬制成胶。

然后在墨粉中加入珍珠、金波、麝香等材料捣成粉,加入胶,搅拌成团。

揉合好的墨胶,泛着油亮的光泽,接着反复捶打至上万次,让胶和烟灰完全融合,成为墨团。

而后揪成一个个小剂子,放入自制的模具,压成墨锭。

而成型的墨锭,还要放置晾干,并且每天都需要反复的翻动,这又需要一年的时间。

从开始制作到 制作成墨锭,彭传明用了将近三年的时间,不禁让人感叹于工艺的复杂,又佩服彭传明的的耐心;

用网友的话说:“这不仅仅是8分钟的视频,它更是沉淀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是中国的“非遗传承”。”

视频的结尾,彭传明坐在桌前抄写医书《笔花医镜》。用过去,书写今天和未来。

其实,这桌上全套的笔墨纸砚,都是他自制的。毛笔是他亲自挑选的竹子,再从家里薅下羊毛做的羊毫;宣纸是他上山砍树枝做的;

砚台是他背着竹篓在附近的河流里挑选的石头……不但自制,而且取材大自然。

从十里红妆到火折子大哥还有啥是你不会的

在彭传明的视频里,我们总能看到一个个化腐朽为神奇的制作过程;

从我们日常洗手用的猪胰皂、洗澡用的澡豆、刷牙用的竹盐牙膏,点火的火折子,他都一一复刻成功,个个新奇又富有智慧。

最为出彩的当属古代妆品复原系列,从铅粉锭、朱砂口脂、画眉集香丸、石黛、铜黛、青黛,让评论区的观众直呼“想要”。

比如有一期专门古法制作了「朱砂口脂」,让人意想不到的原材料居然是大牛骨头。

用朱砂上色,用猪油、牛油保持滋润度,三者混合不断的搅拌,古代的口红就是这么来的。

但是现代基本不会用到朱砂,因为朱砂是*性物质,对身体有着 。

这种朱砂口脂,在古代的地位可比现在雅诗兰黛、迪奥还要高,一般只有大家闺秀才真正可用,普通百姓家可买不起。

“青黛点眉眉细长”,彭传明还复刻了青黛,顾名思义,就是涂出来是蓝青色的描眉;

青黛的制作方法和制墨有异曲同工之处:先是石灰水加蓼蓝水,打靛混匀;靛泥风干后,碾磨成细粉。

水、胶、粉三者混匀成团,泥团捶打后,用模具套出形, 阴干。

厚厚黑黑的一块,稍微加点水碾磨,用嫩茶枝沾着水画眉;

这才是花钱都买不到的殿堂级化妆品!

另外还有古代富家子弟才能购买到的,售价六两银子的红花蓝胭脂。

还有古代的“粉底”铅粉锭,都是纯手工复刻的;

他每做一件作品,都是他翻阅各种医学古书,一点一点研究出来的。

一个成品的制作,都是经历过无数次失败后,反复的实验、反复的改进才能制成;

我们看到的短短几分钟,可能是彭传明耗费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于几年的时间才能制作出来。

彭传明不仅花时间大方,“砸钱”也很舍得。

在一期复刻古代高级胭脂的视频里,光是上色的材料,就高达元/斤。

这种昂贵的材料叫胭脂虫,是天然的高质量染料,培育成本极高。成本摆在那,平价的化妆品压根不敢用它。而彭成明一出手,就是一大盆。

正是因为彭传明在追求复原工艺上如痴如醉,才有了大家所看到的色泽典雅、 的妆品。

除了日用品,还有一些冷门又有趣的玩意儿。

比如电视剧中常见的火折子,在古代用于携带火源。只要吹一吹,就能燃起火星子。

红薯藤、木棉、芦苇花碾磨成薄片晒干,作“外衣”。

在“外衣”上依次铺松香粉、硫磺、樟脑、砖硝木炭混合物。

直接卷起来,塞进自制的竹壳子里,一个火折子就完成了;

一个火折子用上个一年不成问题,老祖宗的智慧,实在是不服不行。

除了这些,彭传明使用的很多工具没有现成的,蒸馏用的铜器、卷艾草的机器,他全都自己做。

看他集五花八门的技艺于一身,这也难怪网友们直呼“男有彭传明,女有李子柒”,这是网友们对他 的认同。

把爱好做火了

他是真正的传承者

俗话说:“人红是非多”。

随着流量上来了,各种质疑声也随之而来,网友们一直认为都是“团队功劳”,直播带货言论也充斥着评论区;

但是面对着质疑,彭传明没有过多的解释,他表示:“为什么我们中国文化能千年传承,那是因为有一代又一代人的热爱和执着。我是个农民,只是想分享心得。”

在他的视频里,没有密集的广告,没有设计的剧情,有的只是乡村中最淳朴的生活、 美的风景,和对传统文化的用心传承。

因为没有人帮忙拍摄,他就把相机绑在竹子上,插在地里。拍好一段,再走过去挪机位,一个视频为了更全面美观地展示制作过程,不知道要反复折腾多少次。

为了复原古代化妆品,他查阅了《齐民要术》《玉香缥缈录》等数十本古书,以期达到完美的还原。他还常在评论区科普传统文化,把古文中的相关记载悉数道来。

即使不做网红,彭传明也能把自己的生活过得风生水起。

因为,在自己爱好的领域,始终保持“饥渴”。彭传明,就是这样幸福的人。

一个农民把古法制法研究得透透彻彻,日子过得风生水起。这让人不禁对于乡村传统文化的个人传承,更多了一份尊重和敬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nshaa.com/csxgpw/10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