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八小七彩幼儿关于养蚕的那些事
儿童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幼儿的年龄特点 在一群神秘的“小客人”面前 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案例向我们展示了中班幼儿身上潜藏的与生俱来的探索能力和揭秘蚕的一生的故事...... 课程缘起 “蚕宝宝养成记”研究的主题是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小衔接课程,对孩子们来说,观察生命、欣赏生命、开展“种养”活动意义非凡。《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提供丰富可操作的材料。”为此,我们设计了《蚕宝宝养成记》这样一个课程,意图通过养蚕来打开生命之窗,进一步认识、感受蚕的生命轨迹及独特的价值。这个活动对于我和幼儿来说是一次挑战,也是比较成功的尝试,我根据方案开展的阶段引导幼儿在观察的同时,并以绘画的方式记录蚕的一生成长的过程,并根据观察记录过程中幼儿的话题生成相关的系列活动。 课程简介 课程 名称 蚕宝宝养成记课程 时长 4个周 (每天0.5~1小时) 参与幼儿情况4~5岁左右参与教师情况2位老师参与课程,每天1小时的时间讨论课程课程展示成果每日观察记录(纸质版本展示作品墙,电子版本分享家长群);美工作品;月底出示作品展课程计划 课程实施过程 准备阶段 (一)方案的催化事件 开始养蚕大计 神秘小客人 园长阿姨给我们带来了一群特殊的“小客人”来到我们班级做客!于是,一场风风火火的养蚕大计开始了...... 准备阶段 (一)方案的催化事件 No.2小小疑问站 老师,这两个盒子里怎么都不一样啊? 咦?这个盒子的蚕怎么是黑色的? 那个盒子的蚕是白色的呢? 这盒黑色的好小呀!那盒白色的大。 这盒黑色的蚕大小跟蚂蚁一样,是刚出生的蚕宝宝叫蚁蚕,而那个白色的蚕是已经蜕过皮的蚕宝宝!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热火朝天地讨论着刚刚来到班上的新朋友。于是我问大家,要不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些“小虫”好吗?“好”孩子们积极回应着。 在开展方案活动时,我们有时候就很苦恼,不知道怎样下手,该选择怎样的活动才会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参与探究的欲望,其实在生活中一些新奇、有趣的食物很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引起共鸣,从而自然的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准备阶段 (二)讨论并列出探究清单 No.3蚕宝初探 我们所做的 件事情就是坐下来,讨论并列出探究清单。秉承幼儿成为活动生发的主体,将孩子们对蚕宝宝的认识和他们想要了解的问题都记录下来。中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我将幼儿的问题分为“已经知道的”和“我想知道的”两部分来进行记录。 已经知道的想知道的轩:“我看见蚕宝宝身上有斑点。” 浩:“蚕宝宝是白色的胖胖的。” 然:“蚕宝宝吃桑叶,不喝水、因为绿色桑叶里面有水分。” 豪:“蚕宝宝一边吃东西一边拉粑粑。” 欢:“它有没有眼睛能看到我们吗?” 元:“它是怎样爬的?有没有脚?” 明:“怎样分清那边是头哪边是尾呢?” 涵:“为什么它拉的大便是一粒一粒的?” 已有的经验,这种方式有利于教师理清思路,确定下一步引导幼儿探索的方向,记录方式也能吸引孩子们的兴趣。对接纲要,作为教师要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他们大胆的探索与表达。通过倾听、记录,能够清楚地了解孩子们的想法和已有的经验,这种方式有利于教师理清思绪,确定下一步引导幼儿探索的方向。记录方式也能吸引孩子们的兴趣。幼儿的童言稚语,教师要进行及时捕捉并生成有价值、有意义的活动。主题课程包含了教师与孩子相处过程中发生的所有事情,老师用敏锐的眼睛和耳朵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nshaa.com/csxgpw/10392.html
- 上一篇文章: 原创图文如果可以,请让我们送你一场周
- 下一篇文章: 春日看ldquo桑蚕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