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之乡广西宜州

近年来,宜州区依托桑蚕产业优势,以产业提档升级为抓手,多措并举,推动一 产融合发展,走出一条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群众受益的高质量发展路子,为乡村振兴“壮骨强肌”,注入新活力。

2月22日,安马乡低产桑园改造现场会在该乡安马社区木塘屯举行,专业的桑蚕技术人员应邀为蚕农们讲解桑蚕种养的注意事项,并就桑园护理技术给蚕农进行培训,同时现场演示低产桑园施肥松土的全过程。

据了解,安马乡计划通过桑园低产改造项目,采取破垄的方式,配合使用有机无机配方肥料,解决土壤缺乏有机质及中微量元素的问题,通过疏松土壤,促进根系发新根,加强新陈代谢,提升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进而达到提升桑园产量和叶子质量、提高蚕茧质量的效果。

“今天学到很多种桑养蚕技术,特别是桑园低产改造方面,对我们农户很有帮助,真是及时雨。”安马乡安马社区木塘屯养殖户韦荣果说。

目前,该乡共有桑园亩,养蚕农户多户,每年开展桑蚕实用技术培训班12期,为余名蚕农提供技术服务,桑蚕养殖每年可为群众人均增收0多元。

多年来,宜州区紧紧抓住“东绸西移”趋势,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抓创新、创品牌、拓市场”思路,通过建立桑蚕科技成果示范基地、大数据云计算平台、创建工厂化养蚕试验示范基地等举措,针对桑园管理滞后、产能后劲不足、品牌效益低、技术创新推广知识有待提升等短板弱项进行改造升级,不断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先进机具,强化解决问题的生产智能化管理,达到单产高、效益好、茧质优、成本低的效益。同时,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形成“桑—蚕—茧—丝—绸—服装”和“桑树(果)—桑枝(食用菌、生物碱提取、生物发电等)—桑叶茶(桑叶固体饮料)—桑果酒”、“蚕沙—有机肥”、“下茧(废丝)—蚕丝被”、蚕蛹—饲料(食品)产品等,产品线上(电商)线下(实体店、展销店)国内外全面开花的销售网络和一 产融合发展的主链突出、副链为辅的较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推动乡村生活富裕。规划到年,全区桑园面积保持38万亩,养蚕总量达到万张,鲜茧产量保持6.5万吨左右,产值28亿元,持续保持全国县域 。

长寿之乡广西象州

养蚕不用桑叶,改用人工饲料代替;采用工厂化养蚕,代替传统种桑养蚕。你见过这样的养蚕方式吗?

2月23日,在位于象州的广西迎春丝绸有限公司工厂化养蚕车间内,工人们正在进行饲料收蚁,从此开启年象州县家蚕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养殖的序幕。(注:养蚕专业术语“收蚁”,就是把已孵化的蚁蚕收集移至蚕座纸上进行饲养。)

技术人员通过电脑控制小蚕室内的温湿度等。

“这是我们今年用饲料喂养的第1批蚕,去年我们已经进行了试验,共养蚕19批,效果还不错。”广西迎春丝绸有限公司饲料养蚕示范基地负责人陈德忠介绍道,今天收蚁的是桂蚕5号,这个品种比较适应人工饲料。过去用桑叶养蚕,一天要喂三餐,而改用饲料后,则是喂一次顶三天。

技术人员在对人工饲料进行处理。

技术人员正在进行饲料收蚁。

据了解,家蚕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养殖,是集蚕品改良、饲料配方、生产工艺、防病体系、环境控制、人工智能等多项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养蚕方式;具有不受季节和气候限制,以及饲料营养均衡、可无菌饲育、循环养殖等特点,可以长年养殖。广西迎春丝绸有限公司饲料养蚕示范基地,是“院企”合作共建家蚕人工饲料育基地,从年开始基础建设,8月份开始饲养,饲养的家蚕品种有桂蚕5号、菁松?皓月、优食1号等,主要进行工厂化家蚕人工饲料育模式探索。从饲养过程来看,饲料养殖有省时、降低蚕发病率、提高养蚕成功率等优点,蚕茧缫丝预计达到5A级左右。

长寿之乡广东徐闻

“五龄后四天,蚕宝宝就出现规模死亡的情况,李教授,这个是啥情况?”

在湛江市徐闻县下桥镇信桥村,华南农业大学李文楚副教授刚给多名村民讲完“蚕病的综合防控技术及家蚕中*的预防和应急措施”的讲座,一名种桑养蚕的农户就迫不及待地提出了问题。今天在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和中海石油深圳分公司组团的驻下桥镇帮扶工作队的陪同下,科技特派员团队一行到下桥镇信桥村进行了科技帮扶调研,并举办了科普系列讲座。下桥镇信桥村是徐闻县种桑养蚕的主要基地,已经有30多年种桑养蚕的历史了,信桥村有19条自然村从事种桑养蚕,年约生产蚕茧吨,创造万的产值。信桥村的万亩桑园也是远近闻名的景点,一片郁郁葱葱的桑园衬托着蓝天白云,让人感觉神清气爽。

▲信桥村的万亩桑园。

虽然从事了多年的种桑养蚕,有着丰富的养蚕经验,但村民的桑蚕养殖仍处于家庭饲养模式,缺少科学养蚕技术的引导。为了促进下桥镇蚕桑产业的发展,下桥镇申请将“蚕桑种植和蚕丝加工”作为科技帮扶项目。

▲到现场调研蚕房。

在解答完村民的疑问后,工作队和科技特派员团队又来到村民家走访,实地了解种桑养蚕的情况。到访的户主50多岁,有二十多年种桑养蚕的经验,华农的李教授对其在蚕房种搭设条凳方便养蚕的方式很是赞赏,体现了农户实践出来的良好经验。户主也积极和科技特派员团队交流,请教了养蚕和堆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分拣收集好的蚕茧。

看着一箱箱雪白的蚕茧,望着出售蚕茧的农户脸上的笑容,工作队深感身上的责任。如何减少养蚕期间的病虫害,做好蚕沙清理工作,提升蚕茧质量,增加村民种桑养蚕的收入,这个不但是每个信桥村民的愿望,也是工作队和科技特派员团队的帮扶愿望。

内容来源:今日宜州微观象州徐闻视窗

投稿邮箱:sxlmmsc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nshaa.com/csxgpw/10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