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分享盗汗一例治验杂谈
北京哪家医院的白癜风专科 http://baidianfeng.39.net/
盗汗,《*帝内经》曰“寝汗”,通俗而言,是指人入睡后出汗,睡醒后汗止的情况。《明医指掌·自汗盗汗心汗证》云:“盗汗者,睡而出,觉而收,如寇盗然,故以名之”。
盗汗多归于阴虚,如《医学心悟·自汗盗汗》:“其盗汗症,伤寒邪客少阳则有之,外此悉数阴虚”。又《医学正传·汗证》:“盗汗者,寝中而通身如浴,觉来方知,属阴虚,营血之所主也。大抵自汗宜补阳调卫,盗汗宜补阴降火。”
诚如以上所言,临床上由阴虚所致盗汗甚多,医者用滋阴清热的方剂治疗多能取得满意疗效。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盗汗都是阴虚所导致,临床中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综合分析,结合患者体质、环境、症状、体征等,把握病机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近日治疗一例重度盗汗患者,颇有感受,与大家共享一下。
患者杨某,男,56岁,事业单位职员,半年前感冒治疗后诸症状好转,不久开始盗汗,未在意,曾自服六味地*丸,病无减轻,且渐加重,近来夜间每每湿透衣被,痛苦非常。患者感神疲倦怠,心悸且伴恶风、偶咳、口苦、纳差、失眠等症,舌质淡红,苔白,脉象稍数。考虑患者汗出系营卫不和,气阴两虚,处方如下:太子参30克 合欢皮15克 麦冬15克五味子6克 白芍15克 知母10克桂枝10克 *连3克 *柏10克丹皮10克 桑叶30克 桑白皮10克地骨皮10克 甘草6克姜两片 枣五个3剂,水煎服,每日1剂。
3剂后复诊,诸症好转,盗汗已去七成,继服上方3剂,盗汗已止,停药,饮食调养而安。方解: 考虑到患者系感冒后渐次出现盗汗症状,且刻下有恶风等症,方中以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止汗。 方中太子参配合欢皮功擅调畅心脉,且伍以麦冬五味子,仿生脉饮之意,益气养阴敛汗。 知母、*柏、丹皮、地骨皮滋阴清热泻火止汗。 肺主皮毛,故配以桑白皮、桑叶清肺泄热,且前贤经验单味桑叶可以止汗。 上述案例中,未囿于盗汗系阴虚的成见,根据患者病史、体质、症状及舌脉等综合考虑,才能做到一击中的,取得佳效。 虽然盗汗阴虚居多,但临床中其他原因引起的盗汗也屡见不鲜。比如湿热迫汗外出也可导致盗汗发生,下面摘录一则案例赏析。郑家铿先生曾治一男性青年,素嗜酒,于初秋乘凉露宿,醒时周身汗出,患者以为气候炎热,即用冷水淋浴后就寝,但夜半气候已凉,醒时仍遍身汗出。此后每夜如是,曾多方求治达2个月余,均诊为阴虚盗汗。 先后服过六味地*汤、当归六*汤、生脉散等益气养阴泻火之剂和固涩敛汗之药,不但无效,盗汗反增。诊时仍夜寐汗出,以头面、胸背为多,并诉头晕体倦,烦热纳减,口干饮少,小便短赤,大便正常。 见其舌质红,苔薄根腻。诊其脉濡而数。审证求因,断为湿热内蕴,蒸迫汗出之所致。因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故白天表卫固密,则汗无以外泄,入夜卫气行阴,则表卫失固,湿热蒸迫则汗出外泄。治用芳香透泄,淡渗清利之法。 方用: 薏苡仁15克 滑石15克 藿香叶9克 赤茯苓9克 蚕沙9克 大豆卷12克 白豆蔻仁3克。 日服1剂。 连服3日后盜汗大减,再服2日后而愈。 此为湿化热清而汗自止,亦云实证用补,犹如火上添油,临床辨证,应全面细审,切勿草率从事。 此外临床中尚可见阳虚盗汗、血虚、血瘀盗汗等,张景岳《景岳全书·汗证》曾说:“不得谓盗汗必属阴虚也”,“盗汗亦多阳虚也”。《丹溪心法》云:“盗汗属血虚”。王清任之《医林改错》中有谓:“竟有用补气、固表、滋阴、降火,服之不效,而反加重者,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盗汗,用血府逐瘀汤。”补充了针对血瘀所致自汗、盗汗的治疗方药。 有些治疗盗汗的中药疗效也比较好,方书中也有记载,比如桑叶,桑叶30克,研成细末,装瓶备用;每次取5克桑叶末,用米汤调糊,空腹服用,每日2次。此方是治疗盗汗的古方,出自医书《丹溪心法》,书中有“桑叶焙干为末,空心米汤调服,止盗汗”的记载。魏龙骧先生曾有医话一则《妙用单方,桑叶止汗》,对桑叶止汗进行过临床验证,确有疗效。 地骨皮就是枸杞的根皮,具有清热、敛汗、滋阴、生津的作用,是治疗盗汗常用的中草药之一。用单味地骨皮10克,煎水取汁,当茶饮用,连续7天,能起到很好的滋阴敛汗作用。 有趣的是,作为果实的枸杞子,却有报道曾引起盗汗,张文阁先生曾遇一“消渴病”患者,诊之,一派阴虚之象,拟投六味地*丸加枸杞子等一试。患者告之曾用过枸杞子,服之则盗汗,停药后,盗汗自止。 本草,多言枸杞子味甘,性平,入肝、肾、肺三经;功能滋肾,润肺,补肝,明目,补益精气;主治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目昏多泪,虚劳咳嗽,消渴,遗精;多认为枸杞子为滋阴之品,将其归属于滋阴药类;近代一些中药学家,则认为枸杞子有补血之功,又将其归属于补血药类。 独周岩在《本草思辨录》中说道:“枸杞子内外纯丹,饱含津液,子本入肾,此复似肾中水火兼备之象。味厚而甘,故能阴阳并补……而纯丹不能增火也。”此外,临床亦有服食枸杞子而致咽燥口干欲饮,甚至出现鼻衄者,枸杞子并非纯补阴血之品,实有补阳之功,属阴阳并补之品。 盗汗一症虽小,一般情况下治疗也比较简单,然而临床中比较复杂的情况也会见到,所以也不要掉以轻心,要考虑到各种引起盗汗的病因,结合患者具体病情,深入分析,把握病机,辨证论治,合理用药,才会取得理想疗效。作者:北京中医院针灸微创肿瘤科 赵鹏程 赵鹏程 出诊时间:周一、三上午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三十年,现北京中医院从事肿瘤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副主任中医师,中国针灸学会火针委员会委员。 擅长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深入探讨疾病病因病机,采用内服中药联合中药外敷、针刺、艾灸等手段综合治疗急慢性甲状腺炎、甲亢、甲状腺癌等病引起的甲状腺肿及脂肪瘤、乳腺增生、肺结节等病。并在临床针药配合,治疗化疗后副反应如骨髓抑制、化疗后发热、胃肠道反应、头晕、乏力等方面有深入研究,在中医外治治疗癌性胸腹水、心包积液、不全肠梗阻、便秘、腹泻及靶向药治疗引起的瘙痒、皮疹等方面有一定心得。并针对癌痛及风湿关节痛采用内服活血通络中药加浮针松解并中药外敷综合治疗,临床疗效突出。并对中医治疗内科杂病如心脑血管病,胃肠病,急慢性咳喘,关节病,水肿病等有丰富经验。 告患者书: 本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nshaa.com/csxgpw/10284.html
- 上一篇文章: 湘西鹤州医派常用中药歌诀
- 下一篇文章: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3五加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