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港村的桑基鱼塘
印象中的桑基鱼塘是这样的。 听说湖州的获港村有现实版,那是必须得去看一下的,那怕需要排除万难。 获港位于湖州市和孚镇,是太湖南岸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水乡古村落,地处杭嘉湖平原,京杭大运河畔,四面环水,境内河港如织,因获苇满溪而得名。 刚下公交车,就看见村口竖着一个大牌子。 百度中了解到北京时间年4月19日晚,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际论坛上,“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授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证书。难怪看上去这么高大上。 这是一个有文化底蕴又富裕的村庄。新村里青堂瓦舍的小洋楼,十分气派。离开新村,河对岸就是桑基鱼塘,绿桑成荫,鱼塘连片。 路上遇到一位大姐说要去喂鱼,“我能随你去看一下吗?”,“可以的” 大姐告诉我,鱼是年初开始养的,每天要喂三次食,到年底可以卖。这个池塘养了几千条。不过看她喂的是饲料,看来“蚕沙养鱼”只是说说的。这么多鱼,蚕沙应该不够。 聊开心了,大姐主动邀请我去她养蚕的地方看看。太好了! 成排连片的养蚕室古朴风雅。看来村里挺重视桑基鱼塘的文化建设。 走进门,我被惊呆了。地上密密麻麻的蚕茧。我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蚕宝宝。 大姐蹲地上很小心地把那些没有做茧的蚕宝宝挑出来,她说这些不会做茧的蚕宝宝,放水里冲一冲,可能会做茧的。这么神奇! 隔壁房间里有两位大姐在清扫蚕室。她们将喂过蚕的桑叶和蚕沙扫到桑树园里当肥料。这个很符合生态农业的理念。 桑园里有人在采桑叶。 桑园里隔一段就有一些桑树被砍去枝杈,光秃秃的。他们说,这些让它们生养休息,来年再长。这个轮作的理念惊到了我。而且这样还保证桑园里有充足的阳光。真好! 回来路上,经过老村的时候,发现很多人在家里将蚕茧做蚕丝被。她们先煮过蚕茧,然后用指甲剥开蚕茧取出蚕蛹,并把蚕茧撑开套在手上,摘去蚕蛹和其黑色的褪皮,把上面的蚕丝小片套在一个弓形的竹制工具上,叠至5~6层厚取下就成了一个个湿的桑蚕丝棉兜。把湿的蚕丝棉兜用脱水机脱去水分,再用尼龙线串起来拿到太阳下晒干。 这么好的蚕丝大多数人都只是自己用或给亲朋好友用,没有形成产业链挺可惜的。不过湖州已经在打造丝绸小镇了,未来桑基鱼塘应该会不只是一个文化符号,应该不只是一个被保护的系统。作为一个循环经济的典范,未来一定能够延长产业链,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愿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nshaa.com/csxgls/6260.html
- 上一篇文章: 胡底乡3
- 下一篇文章: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10益母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