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科普中药隐名的意义
导语 所谓隐名,就是利用双关、借代、析字、藏字等手法,将意思显示在言语之外,须经分析解释才能明白。中医、中药的隐名,实际上是一种秘密传递中医、中药信息的方法,其意思表达隐晦曲折。 谍战剧中经常能够看到特工们用神秘的摩尔斯密码来传递重要讯息,而中医药也有自己的“摩尔斯密码”,谓之“隐名”。 1起源早 2防止患者对不雅药物随意联想 有些中药隐名,大概是为防止病家对不雅药物随意联想而设,比如:金汁、人中白、人中*、五灵脂、蚕沙、血余炭等。 这些药物,或从人及动物的尿液、粪便中提取而得,或是毛发、指甲的制成品。这些药物若不用隐名,那病家知道药物的来源,恐怕就难以下口了。 3防止病人“知情” 有些药物隐名是为了提高疗效,而用隐名来防止病人“知情”。据说旧时天津有一位名叫陈方舟的医生,就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一件事: 有位富商得了重病,陈方舟医生给他开了个药方,要他连服三剂以后再来复诊。商人服完三剂以后,觉得病症仍然没有好转,于是另请名医施今墨先生为他治病。 施老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能够掌握患者的心理,通过变换药名,使他能够好好地配合医生的药物治疗。 4药名作诗,隐于其中 自古以来“医儒不分家”,一些儒家学子也略通岐*之道;而悬壶济世的郎中,也会附庸风雅的赋词作诗,他们常常以奇特的构思,将中药名做诗排律隐藏其中,别有一番情趣。 如明代诗人李诩在《戒庵老人漫笔》中有一首隐名诗:“十谒朱门九不开,满头风霜却回来。归家懒睹妻儿面,拨尽寒炉一夜灰。”每句隐喻一味中药名。 句说门久叩不开,意即经常上闩,谐音作“常山”;第二句说身披霜雪,谐音作“砒霜”;第三句说其人不见妻与子,郎要单身独处,谐音作“狼*”;第四句说炉中火尽,即火焰消失,谐音作“火硝”。 让人惊艳的中药名,是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的一种体现,我们应为这深厚的底蕴骄傲、自信! (文章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nshaa.com/csxgls/6194.html
- 上一篇文章: 三岁孩子大便干燥,吃益生菌没啥效果,一到
- 下一篇文章: 牛皮癣患者饮食,推荐几类适合喝的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