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机械化采桑年养10季蚕蚕沙可
提示:点击上方"大丰日报"↑免费订阅本刊 本报讯10月24日,霜降。江苏伟景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人早早将桑叶收储进库,为后续养蚕做好准备。在这里,自动化养蚕技术得到落地,一年可养10季蚕。 栽桑养蚕一直是大丰农民的传统致富项目,但农民家庭作坊式养蚕方法,一年只能养4批,亩均效益只有元左右。去年以来,大桥镇积极推进农业招商,与江苏伟景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实施蚕桑综合开发产业园建设项目,在开展以机械应用为主的规模化蚕桑种养技术创新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全力推进桑蚕种养一 产融合发展。该项目总投资1.07亿元,计划分3期实施。一期工程投资万元,2万平方米高标准养殖车间等基建项目相继完工。 实现养蚕自动化是产业园的首项目标。园区采用籽播草本桑一步成园技术,大面积推广草本桑,它的特点是更加利于机械化收割。大桥镇蚕桑站站长谢银龙介绍,采桑是养蚕用工最多、劳动强度 的环节。草本桑成园后约半人高,收割时,工人推着采桑机,可以将它们连茎带叶推倒在地。这些桑树枝条捆扎后进入车间机器切割,随后投入饲喂。由于全程机械化,整体劳动量可以下降8至9成,省时省力还省工。园区工人透露,人工采桑叶每小时顶多斤,机械化作业一小时能达到1万多斤,效率提高接近30倍。 园区不仅推进大蚕省力化饲养,还实现了小蚕工厂化、养蚕批量化等多项技术集成。小蚕工厂化车间,温湿度自动调控系统可以保证室温始终保持在合理区间。新一批小蚕正处于 一次休眠,不久就能转入大蚕车间。记者了解到,我区蚕农过去种植的湖桑生长周期较长,至少1年时间才能摘桑养蚕,但草本桑经过2个多月生长便可用于养殖。机械采桑后会留下一排排拇指高的桑根,它们经过45天的生长,就可以进行二次收割,一年能收4茬。充足的桑叶供给,使得全年养蚕总量可以达到10批次,从5月份一直饲养到10月份。目前,园区已成功种植亩,未来计划拓展到亩。 在我区蚕农传统种养模式中,养殖形成的残渣、蚕沙都是废弃物,难以充分利用。但在园区的规划中,它们未来也能“华丽转身”。园区将上马山羊饲养和有机肥料项目,桑叶残渣和富余桑枝用于养羊,蚕沙和羊粪用于制作肥料,实现变废为宝,以循环模式推动传统蚕桑生产向生态、高效、规模、优质的可持续方向发展。未来,随着桑芽新菜、蚕丝被褥、桑葚果汁等一系列特色项目的建成,年可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1.5亿元,带动人就业致富。(蔡剑涛) 无线大丰新闻资讯客户端安装友情提醒: 安卓粉:在豌豆荚、安卓市场、百度手机市场、手机助手、91手机助手等搜索“无线大丰”即可免费下载安装。 果粉:登陆APPSTORE搜索“无线大丰”即可免费下载安装。 本期编辑:邓勇左琛 尊重版权,如需转载请注明转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nshaa.com/csxgls/6183.html
- 上一篇文章: 桑叶的神奇妙用
- 下一篇文章: 三岁孩子大便干燥,吃益生菌没啥效果,一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