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吃土,吃土也能治病
“有钱的生活总相似 没钱的生活各有各的体验” 啊,多么痛的领悟! 一直有这样的传说,到远离故土的地方应该随身带一包家乡的土。当水土不服上吐下泻的时候,把家乡的土煮了吃会有奇效。 在璀璨的中医药领域,用吃土这个法子来治病的可谓不胜枚举…… 一味*土成佳谈 *土救太子钱乙是宋代 的儿科医生,他著有《小儿药证直诀》一书,后世一直沿用,因而人们尊称他为“儿科之圣”。 《小儿药证直诀》 钱乙做过一段时间的翰林医官。一天,宋神宗的皇太子突然生病,请了不少名医诊治,毫无起色,病情越来越重, 开始抽筋。皇帝见状十分着急。 这时,有人向皇帝推荐钱乙,于是,钱乙被召进宫内。皇帝见他身材瘦小,貌不出众,有些小看他,但既然召来,只好让他为儿子诊病。钱乙从容不迫的诊视一番,要过纸笔,写了一服“*土汤”的药方。 心存疑虑的宋神宗接过处方一看,见上面有一味药竟然是*土,不禁勃然大怒道:“你真放肆!难道*土也能入药么。” 钱乙胸有成竹地回答说:“据我判断,太子的病在肾,肾属北方之水,按中医五行原理,土能克水,所以此症当用*土。” *土汤 宋神宗见他说的头头是道,心中的疑虑已去几分,正好这时太子又开始抽筋,皇后一旁催促道“钱乙在京城里颇有名气,他的诊断很准确,皇上勿虑。”于是,皇帝命人从灶中取下一块焙烧过很久的*土,用布包上放入药中一起煎汁。太子服下后,抽筋很快止住。用完两剂,病竟痊愈如初。这时,宋神宗才真正信服钱乙的医术,把他从翰林医官提升为很高荣誉的太医丞。 *土?怎说? *土,又名伏龙肝,灶心土,为久经柴草熏烧的灶底中心的土块。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土的成分主要是硅及 盐,具有收涩止血之功效。 性味归经 性辛;温;无*。归脾,胃经。 ①《别录》:味辛,微温。 ②《药性论》:味咸,无*。 主治功效 温中燥湿,止呕止血。治呕吐反胃,腹痛泄泻,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妇女妊娠恶阻,崩漏带下,痈肿溃疡。 采收储藏 在拆修柴火灶(或烧柴的窑)时,将烧结的土块取下)用刀削去焦黑部分及杂质即得。 用法用量 15-30g。布袋包。 注意事项 阴虚失血及热证呕吐反胃忌服。 炮制方法 先煎。或用60-g。煎汤代水。 临床应用 止血:主治虚寒性胃肠出血,有较好效果,可配肉桂、艾叶温中、熟地、当归、阿胶滋阴补血,方入*土汤加减。此方为可治疗一般慢性虚寒性出血的代表方,不仅治胃肠出血,也可治虚寒性出血、衄血、尿血、崩漏,用时可随证加减。 止呕:主治妊娠恶阻(妊娠呕吐),偏于虚寒者,以本品60g,配生姜6g,竹茹9g,陈皮6g,水煎服。 止泻:主治脾胃虚寒所致的水泻下痢,可配白术、*芪、灸甘草等。 常用配方 治反胃 灶中土,用十余年者,为细末,米饮调下三、二钱许。(《百一选方》) 治心痛冷热 伏龙肝末,煮水服方寸匕。若冷,以酒和服,瘥。(《救急方》) 治下血先便后血 甘草、干地*、白肃、附子(炮)、阿胶、*芩各三两,灶中*土半斤。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二服。(《金匮要略》) 治妇人血露 炒伏龙肝半两,蚕沙一两,阿胶一两。同为末,温酒调,空肚服二、三钱,以知为度。(《本草衍义》) 治小儿丹* 多年灶下*土末,和屋漏水傅之,新汲水亦可,鸡子白或油亦可,干即易。(《肘后方》) 治小儿重舌 灶月下*土末,苦酒和涂舌上。(《千金方》) 治小儿脐疮,久不瘥 伏龙肝,细研末敷之。(《圣惠方》) 治聤耳 伏龙肝细研半两,以猪膏和拈如枣核大,绵裹塞耳中,日再易,夜一易。(《圣济总录》) 治痈肿 伏龙肝以大酢和作泥,涂布上贴之,干则易之。(《千金翼方》) 综合中医药文化杂志 同兴堂 中医馆 健康新 美学 简介:高易,出身中医药世家,幼承家训,十六岁拜师学中医,深得前辈悉心教诲,尊歧*之术,修习医圣仲景伤寒之学,师法火神派开山宗师郑钦安先生,临证擅以扶阳法治疗心脏病、肾病、肝病、肺病、脾胃病、抑郁症、风湿类风湿病、前列腺病、妇科病、骨病等疑难杂症,疗效显著。 坐诊时间:每周五9:00-16:30 预约-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nshaa.com/cssltx/591.html
- 上一篇文章: 行程满满金湾旅行体验员火热招募中去郊
- 下一篇文章: 速来围观,这么多的曹妃甸特色旅游商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