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ldquo上火rdquo,喝
小 儿 调 养 ‖ ‖ ‖ 小儿“上火” 喝凉茶的那些事儿 凉茶知识 广东地区有根植多年的凉茶文化。凉茶是中草药植物性饮料的通称,是将药性寒凉和能消解人体内热的中草药煮水作饮料喝,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热之气,或治疗冬日干燥引起的咽痛等疾患。凉茶不是茶,而是中草药煎煮出来的药汤。 小儿喝凉茶须知 不少家长家里常备鱼腥草、夏枯草、灯芯草、鸡骨草、绵茵陈、猫爪草、金银花等药材,当小孩有口臭、便秘、烦躁、睡不安稳、口腔溃疡等“热气”、“上火”的症状时,就煲凉茶给小孩喝。但是小儿调养门诊彭玉莹医师提醒各位家长:小儿不宜多喝凉茶,更不能把凉茶作日常保健长期饮用。凉茶是药,必要时饮用可防治疾病,但若滥喝凉茶,长期日常保健饮用,反而会伤寒小儿脾胃,导致孩子消瘦、抵抗力弱。 01 苦寒凉茶,不可多饮 小儿脏腑功能尚未发育成熟,“稚阴稚阳之体”,和成人有明显的区别,稍微多食寒凉就易伤阳气,稍服温燥就易伤阴津。因而家长要注意:小儿喝凉茶并不是简单地认为按成人量的“少量”饮用。一般成年人能耐受的凉茶,小儿即便减量服用也可能会出现副反应。如腊梅花、五花茶、穿心莲、板蓝根、青天葵等要慎用。此外,凉茶要“辨证、辨体”选用,不能多饮或不分体质饮用或长期服用。久服药性苦寒的凉茶易伤阳气,导致神疲乏力、多汗、易感冒、纳差便溏、舌淡苔薄、脉弱无力等体虚症候。偏体虚儿童尤其注意。 02 脾弱易滞,助运为要 小儿“脾常不足”,这也是门诊家长常常问到的为什么小孩吃得不多也会积食的原因。根据临床所见,通常家长认为小孩的“上火”,大多由于小儿积滞化热所致。小儿脾胃虚弱,喂养不当或饮食不知节制,容易出现腹胀、舌苔厚、大便不调、食欲下降等食滞肠胃的表现,若不及时处理,积久则会化热,进而出现口臭、咽喉痛、舌红、大便干结等“上火”的症状。如若此时一味地喝清热的凉茶,而不去助消化,这样会进一步损伤脾胃功能,导致症状反反复复。长期以往会损伤小儿正气,导致“易感”、多病,干扰了营养的吸收利用,影响小儿健康成长。 如何正确喝凉茶 医师建议,对易“上火”体质的小儿在家庭调护注意: 01 未病先防,顾护脾胃 顾护小儿脾胃,合理喂养。少食煎炸热气、肥腻难消化之物,以免助阳化火。少食寒冷、生冷瓜果,以免损伤脾胃功能,因为脾胃虚弱的小孩子更容易出现积食、湿滞。小孩出现积食要及时处理,尽量避免积滞或湿滞郁久化热。相比家长常备的凉茶,医师更建议家长可在家中备些苏叶、陈皮、白扁豆、薏米、赤小豆、白术、山药、山楂、谷芽、麦芽、木棉花等偏性不大,性味相对平和,可健脾助运,且药食同源的药材。 02 寻找病因,对因处理 若小孩出现上火的症状如咽痛、口臭、大便干,首先找找“上火”的病因是什么,看看近日是否饮食得当,是否感冒,是否口腔不洁等等,做到对因处理。平时可通过观察小儿舌苔、口气、大便、睡眠情况,辨别是否积滞。 03 辨证-辨体选方 应根据小儿病证、体质,选用合适的凉茶。要分清“上火”是积滞化热的实火,还是阴虚火旺的虚火。虚火不宜喝苦寒类凉茶。日常也应避免用苦寒的中药(疾病期应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部分清热解*的中药(如金银花、腊梅花)蚕豆病的宝宝是忌用的。小儿七星茶有清热定惊,消积滞的功效,偏寒凉,常用于积滞化热所致纳差、口干唇红、大便硬结、烦躁、夜啼。如果只是单纯的积食并不适用,饮用要中病即止,不适用于日常预防保健。 04 认识育儿误区 此外,对于日常中的认识误区:不少家长认为小儿羊屎状大便就是肠热、“上火”,在此特别提醒家长们:临床上不少长期排羊屎状大便的小孩子是因为脾虚所致,更勿多饮凉茶。如若饮用,请先咨询医师。 “上火”怎么办 不论实火、虚火,都应加强小儿脾胃运化功能,及时助消化。可适当选用三星汤(谷芽、麦芽、山楂)、四星汤(三星汤加木棉花)助运消食,扁豆陈皮粥健脾祛湿,配合小儿推拿效果更好。推荐几款偏性不大的茶饮,根据适应证选用。 01 白菊花陈皮茶 白菊花5克,白芍5克,陈皮3克,煮水作茶饮。 功效:清肝热,养肝阴。适用于易发脾气、眼部分泌物多、眼干等肝火偏旺儿童。 02 扁豆冬瓜茶 冬瓜克,炒白扁豆15克,生薏米15克,赤小豆15克,荷叶5克,炙甘草6克。 功效:清暑、健脾、祛湿,是夏天清凉饮品,暑天饮用,可预防中暑、痱子,还可调治烦渴、小便短赤、大便黏、舌苔*腻,尤其适用于体虚易积滞或湿滞儿童。 03 萝卜山楂青榄汤 白萝卜1/4个,山楂6克,谷芽8克,青橄榄3个(拍裂),蜜枣2枚,煮水作汤饮。 功效:清肺胃、消滞热、利咽。适用于平素反复易咽炎、扁桃体炎小儿,常伴口臭,大便干,舌红,苔厚等。 治未病中心 小儿调养门诊 小儿调养包括体质调理、常见病证调治、病后调养、保健调养(增高、益智、护眼等)、节气调养等。门诊以中药、食疗、特色外治、起居运动调护等调养方法进行综合干预,开展包括小儿推拿、小儿艾灸、针刺、挑治、耳穴、小儿食疗、节气灸贴、中药热奄包、小儿刮痧等多项中医特色疗法。 门诊致力于科普、推广中医治未病理念,“辨体养子”的家庭调养观,注重在调养过程中与小儿及家属的互动协同、强调整体调理养护,维护和提升小儿整体功能状态。对偏颇体质状态(胃强脾弱、肝旺脾虚质等)、反复呼吸道感染、鼻炎、腺样体肥大、身高调理等需要长时间调养的病证进行长程管理,定期随访、跟进,适时指导家长并调整家庭调养方案。 彭玉莹医生简介 擅长:小儿推拿、艾灸、挑治、耳穴、针刺等外治,配合中药、食疗对易感、食欲不振、大便不调、夜啼、遗尿、多汗、鼻炎、腺样体肥大,体质偏颇状态(脾虚质、胃强脾弱质等),以及需要保健调养(增高、护眼等)、病后调养的儿童进行中医综合调养。针药结合调治成人亚健康状态、失眠、痤疮、湿疹等。 出诊时间 小儿调养门诊:周一、四、五、六全天,周二上午,周三上午及夜诊。 中医调理专科门诊:周二下午。 地点:南院区治未病楼2楼诊室。 陈今尧医生简介 擅长:整合中医调理技术、健康管理学技术、整骨技术、徒手治疗技术、古典推拿技术,为有瘦疳,身高发育问题的儿童,青少年制定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调理方案,系统改善健康状态。 出诊时间 中医调理专科门诊:周一全天,周二、三、四上午,周五全天。 地点:南院区治未病楼1楼诊室。 儿推儿灸医师 1 张岸 2 杜彭秀 3 杨俊鸽 4 贺凤娥 治未病中心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nshaa.com/cssltx/5560.html
- 上一篇文章: 柑桔溃疡病反复发作铜防细治,完美
- 下一篇文章: 介绍松花粉的药物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