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荻港古村享鱼味品文化,南浔鱼文化节鸣锣
新民晚报讯(记者唐闻宜通讯员张斌)荻港美食因“鱼”出名,“鱼文化”与养殖业相生相伴,是江南农耕文化的象征。昨天下午,湖州·南浔第十五届鱼文化节在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荻港古村鸣锣开幕。本届鱼文化节以“鱼桑龘龘万物合和”为主题,寓意龙年鱼桑兴旺。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数万名游客慕名而来,品民俗、游古村,吃上一碗鱼汤饭。图说:村民品味鱼汤饭沈勇强摄荻港村的桑基鱼塘是中国传统桑基鱼塘系统最集中、面积最大、保留最完整的区域。桑基鱼塘系统起源于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以“池塘养鱼、塘基种桑、桑叶养蚕、蚕沙喂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的生态循环模式,实现了对生态环境的“零污染”。同时,系统内具有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其他生物多样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为“世间少有美景、良性循环典范”,年入选《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国家展主展区素材,为全国乃至全球贡献了湖州智慧。年12月成功入选第二批省级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名单,成为湖州首个正式命名的省级生物多样性体验地。鱼与桑的默契配合,在新的阶段也有了新的“注脚”。近年来,在“千万工程”指引下,荻港村积极融入南浔长三角亲子乐园建设,鱼桑文化赓续千年而历久弥新,构建渔庄研学、古村游学、桑基鱼塘体验三维一体旅游板块,不断延伸拉长文化旅游的产业链,形成独特的农旅结合、以旅带农发展格局,桑基鱼塘系统展现出“全民共富、全域共美”的新时代图景,为现代农业注入了强劲活力。“无鱼不成宴”的习俗在湖州已延续近千年。相较往年,今年的鱼文化节形式更加多样,不仅有鱼乐、鱼歌、鱼舞、鱼火、鱼宴等传统节庆表演,更有桑基鱼塘生物多样性展交会、“百印鱼桑”篆刻艺术展、荻港蚕花猫手作展等现代文艺展览,为各地游客献上了一场丰盛的水乡文化盛宴。图说:工人展示古法手工工艺制作蚕丝被陆志鹏摄开幕式上,伴随渔桶、菱桶等渔具敲打发出的悠悠渔歌,游客纷纷拿出手机,一探隐于苕溪的鱼桑丰收盛况。“这两年每逢鱼文化节都会带上家人来荻港转转,美食美景俱全,孩子还能体验抓鱼,做鱼骨画,氛围很浓厚。”来自上海的游客刘梓新说。和孚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民间传统节庆活动,是祖辈交付后人保护桑基鱼塘的历史使命和留住文化的重要手段。鱼文化节更是被认定为国家级示范性渔业文化节庆。随着活动的推陈出新,慕名而来的游客也越来越多,荻港村年全年游客量突破78万人次。当天,还举行了“省级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授牌仪式,荻港同善艺术馆揭牌启用。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nshaa.com/cssltx/14121.html
- 上一篇文章: 桑园围岭南的水利传奇中工网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