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方法 http://m.39.net/pf/a_7288900.html

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是痛风的高发群体,并且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现代医学一般采取对症治疗措施,急性期可给予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或非甾体抗炎药,虽然起效快,但易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排尿困难、神经炎、肝功能异常等。

刘春贵

主任医师

毕业于陕西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临床四十三年,医院院长二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心脑血管病、中风后遗症、痛风、耳鸣、眩晕、焦虑、高血压、低血压、糖尿病、失眠症、抑郁症、复发性口腔溃疡、各种皮炎。呼吸系统疾病、久咳、哮喘、气管炎、肺气肿。消化系统疾病、习惯性便秘及老年慢性病的调理。特别对妇科更年期综合征、月经病、带下病、乳腺病的治疗有独到之处。

01

治疗特色

痛风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

在发作期,用药针对疾病本身,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泄浊的药物为主,同时予以调体方剂;

在缓解期,则以调理偏颇体质为主,改善体质状态,增强机体御邪能力。

刘教授善用四妙勇安汤加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该方是治疗热*脱疽的名方,教授古方新用,取异病同治之意

方中重用金银花为君,清热解*;

玄参凉血解*,泻火滋阴;

两药合用则既可清气分之邪热,又泻血分热*,有气血双清之效。

当归养血活血散瘀,可养阴血以濡四末,兼润肠通便;

甘草和中,清解百*,缓急止痛。

四药合用,有散瘀止痛,清热解*,活血之功效。

02

验案举隅

患者:李某男,45岁。

初诊:年11月19日,因右侧脚趾骨节灼热疼痛前来就诊。

现病史:患者自年1月开始出现右侧脚趾骨节疼痛、红肿、灼热的症状,查血尿酸μmol/L,约每月发作1~2次。未曾服药治疗。其面色暗,额头面部出油多,易生粉刺痤疮,脱发,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身重不爽。夜间睡眠时打鼾,痰多,胸闷,口微干,有口臭,嗳气。纳可,寐差,醒后疲乏,精神萎靡。大便黏滞不爽,小便*。患者患有高脂血症,中度脂肪肝,喜饮酒。舌淡胖,苔*腻,脉沉滑。

体质类型:痰湿体质兼夹湿热体质

西医诊断: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中医诊断:痹证(热痹)

治疗:予健脾利湿,化痰泄浊以调整体质偏颇;予清热通络,祛风除湿以治疾病本身。

处方:

*芪20g制苍术20g生薏苡仁20g

赤小豆20g忍冬藤30g萆薢20g

生蒲*(包煎)10g生山楂30g

晚蚕砂(包煎)15g土茯苓20g

30剂,每天1剂,水煎服。

二诊:年1月23日。

血尿酸μmol/L,服药期间共疼痛1次,疼痛程度较之前减轻,精神渐振,嗳气减轻。患者查有甲状腺结节。

处方:

上方加:夏枯草20g、蒲公英30g、皂角刺20g。

30剂,水煎服,每天1剂。

三诊:年3月20日。查血尿酸为μmol/L。体重减轻,咳痰减少,舌淡红,苔薄*,脉沉滑。

处方:

二诊方加金银花20g、当归15g、玄参20g、金钱草30g、金樱子20g、昆布20g、海藻20g、炮甲粉冲服3g。

30剂,水煎服,每天1剂。

四诊:年4月26日。两次查血尿酸分别为μmol/L、μmol/L,痛风未发作,病愈。血脂明显改善,体重减少10kg。故用调体方继续调体,以期患者得以阴平阳秘,体质平和。后定期随访,两年来未再发作。

按语

患者处于痛风缓解期,故以调理体质偏颇为主,稍佐以针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

患者体胖,面色晦暗,额头出油多,腹部肥满,夜间睡眠时打鼾,痰多,苔白腻,脉滑,是典型的痰湿体质。

此外患者又有大便黏滞不爽,易生粉刺痤疮,苔*腻,可认为兼夹湿热体质。

痰湿体质源于气虚阳弱,脾湿运化失常而水湿内停,进而痰湿夹瘀。

刘教授,以益气温阳,化痰祛湿,活血祛瘀之法调整患者体质偏颇。方中:

制苍术——解湿郁、消痰水

生山楂、生蒲*——活血祛瘀

*芪——益气健脾

生薏苡仁、赤小豆、忍冬藤——利水渗湿

萆薢、土茯苓、晚蚕砂——清热利湿祛浊

患者服用本方后,精神状态转好,嗳气减轻,且血尿酸降低,痛风发作时疼痛症状减轻,故二诊后治依前法。

因患有甲状腺结节,故加夏枯草、蒲公英、皂角刺,用此三药以清热解*,消肿散结。

三诊时患者体重减轻,咳痰减少,痰湿体质已得到改善,故此次处方主要针对痛风疾病本身,予四妙勇安汤加减以清热解*、活血、散瘀止痛,加金钱草清热利湿,金樱子开尿窍以利尿酸排出。

除原调体方药外,另予昆布、海藻化痰软坚以助调体;针 状腺结节加入炮山甲活血散结、消肿溃坚。

03

总结

痛风作为一种难治疗、易复发的临床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教授强调,在未病阶段和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进行体质类型辨识,针对好发体质人群,及时进行干预,可通过饮食,锻炼,精神调摄以及药物治疗等方式调整体质偏颇,纠正阴阳失衡,消除痛风发生的内在病理基础,从而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

对于已病防变和愈后复发,应在治疗过程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nshaa.com/cspzff/8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