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中医治疗
我们从上期内容知道,痛风属祖国医学的“痹病”范畴,又名历节,称为白虎历节风;这个名字,形象地描述了痛风发作时,就像虎狼咬住全身关节疼痛的感受。痛风的发病病机多和“湿”邪有关,且多夹痰热瘀;另外,肾主水液,脾主运化;脾肾亏虚,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功能下降,运化水湿不利,亦可导致湿邪停滞。症状上来讲,急性期发作期关节红肿热痛明显,其中医病机多为湿热、痰瘀蕴结;也有患者的症状为局部红肿,但不严重且位置固定:“痛有常处”,晚上相对与白天更严重,多为寒湿闭阻气机所致。 痛风发作日久,痛风石形成,关节破坏,在中医病机上又属寒湿、痰瘀,并可损伤人体正气,呈现虚实夹杂的病机。通过现代研究,规范化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将痛风分为湿热痹阻、痰瘀痹阻、寒湿痹阻、肝肾阴虚四种证型: 湿热痹阻:突发的关节红肿热痛,压痛明显,活动受限,可伴有发热头痛,舌质红,苔*腻,治疗以利湿清热、通络止痛为法,可用三妙丸、白虎桂枝汤加减。 痰瘀痹阻:多为关节疼痛日久不愈,反复发作而致,症状多表现为肌肉关节肿胀刺痛,屈伸不利,肢体麻木或困重,或关节僵硬变形。治疗上以益肾健脾,活血祛痰为法,方选四君子汤合肾气丸以扶正祛邪,标本兼治。 寒湿痹阻:常由外感寒湿诱发,症状上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局部怕冷,遇热疼痛减轻,关节屈伸不利,伴畏寒恶风。可用大乌头煎合五苓散散寒除湿,关节疼痛厉害者可加姜*、细辛,下肢痛明显者加牛膝、独活,关节肿胀严重者加茯苓皮、泽兰、泽泻、山慈菇。 肝肾阴虚:多为痹症日久,损及肝肾患者,症状表现多为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心烦失眠,口干,大便干结等。治疗以补肝肾、蠲痹化瘀通络为法,选用独活寄生汤加减,偏于肾阴不足、潮热盗汗者,可用六味地*汤加龟板、知母;偏于肝阴不足,肌肤麻木不仁者,加木瓜。 在中药单药方面,据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表明,*柏、土茯苓、萆薢、牛膝、秦皮、蚕沙、车前草等中药可通过不同的药理途径,有着较好的抗炎、抑制尿酸合成、促进尿酸排泄等作用。 另外,中成药方面,痛风定片、悉通颗粒、虎杖痛风颗粒等中成药疗效均不错。中成药使用方便,剂量较固定,便于临床使用,但不足之处是临床使用时常“辨病”而非“辨证”使用,舍弃了中医的精髓,致药物滥用;随着患者疾病或预后的发展,证型改变,容易让疗效大打折扣。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nshaa.com/cspzff/167.html
- 上一篇文章: 以蚕沙口为代表的中国北方沿海民众妈祖热持
- 下一篇文章: 4月29日,蚕沙口庙会又要开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