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m.39.net/baidianfeng/index.html

半夏,一个自带文艺气息的名字。

《礼记·月令》中记载,五月半夏生。此时夏天也过半,故名为“半夏”。

半夏,又称地文、水玉、守田,偏爱在山坡、小溪旁、田埂等阴湿之地生长。其叶柄细长,叶片嫩绿,开白色小花。半夏的块茎可入药,有止咳化痰、消食化滞的作用。

“林果黄梅尽,山苗半夏新。”古代诗人对这种植物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炎炎夏日,半夏宛如山涧清泉,让人一见倾心,心生欢喜。

01

天宇空青晚更佳,溪头滑石路欹斜。

山深苦竹方抽笋,日暖甘菘始放花。

莎草墙垣沾燕屎,棘针篱落聚蚕沙。

预知半夏当归去,栀子开时应到家。

宋·高公泗《港口野步怀归》

夏日黄昏,诗人漫步于郊野小径,天色青蓝,晚霞如练;小溪潺潺流淌,河面上的石子经年被流水冲刷而变得湿滑,行人踏过不禁脚下打滑。

穿过小溪,他步入一片翠绿的竹林,正值笋芽破土而出,竹叶随风轻摇;脚下的甜菘菜已然开花,散发出一股浓郁的夏日芬芳。

墙头莎草丛生,燕子不时掠过,留下一串串小巧的白色印记,这里是鸟儿的乐园。篱笆墙边,蚕沙堆积如山,预示着蚕儿们即将迎来结茧的季节。

诗人眺望山间,只见半夏初生,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思乡之情。他想象着,若此刻启程,待栀子花开之际,便能回到故乡。

故乡的山林葱郁,夏草清新可爱,那里的夏日更是令人陶醉。

这首诗洋溢着浓厚的山野气息,诗人巧妙地运用九种夏日植物,却没有一丝堆砌之感。他将一个游子对草木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描绘得格外深情而生动。

半夏生,当归开花,仿佛在提醒游子,夏日已过半,是时候归家,去享受家乡独有的浓郁栀子花香。

02

前湖后湖水,初夏半夏凉。

夜阑乡梦破,一雁度衡阳。

黄庭坚《荆州即事药名诗八首·其二》

宋代的药名诗很多,黄庭坚这首《荆州即事药名诗八首》中所隐含的药名有:前胡、半夏、兰香、杜衡。

这些药名不仅丰富了诗意,更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韵味。

南宋词人辛弃疾在其《定风波》中写道:“山路风来草木香,雨馀凉意到胡床。泉是膏盲吾已甚至,多病,提防风月费篇章。”词中的木香、防风、均是药名。

药名是宋词中的一种特色风格,犹如词苑中的一朵奇异之花,为词坛增色不少。

花香虽然浓郁,但草木的清香更为宜人,带给人清凉和舒爽,令人心旷神怡。

夏日悠悠,不妨走进郊野,感受夏风的轻拂,细闻草木的清香。

03

重楼肆登赏,岂羡石为廊。

风月前湖近,轩窗半夏凉。

宋·陈亚《登湖州销暑楼》

中国文字之美,常常让人惊讶又欣喜。

陈亚这首《登湖州销暑楼》,宛如一幅生动的画卷。月色与微风交织,穿越湖面,伴随着湿润的水汽,透过轩廊上雕花窗棂,萦绕在周身,将酷暑的炎热与焦躁一扫而空,只留下夏夜的清凉与心灵的宁静。

诗中巧妙融入‘前湖(胡)’与‘半夏’,这些看似平凡的药名,在诗人的笔下散发出浓郁的诗意。

陈亚是北宋著名诗人,藏书家。字亚之。江苏扬州人。自幼丧父,由身为郎中的舅父抚养长大,从小在医药的氛围中耳濡目染,对药名烂熟于心。

"半夏这一植物,的确蕴含着无尽的诗意词韵。

夏天,因为半夏草药的茁生,使得盛夏也充满幽幽凉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nshaa.com/cspzff/16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