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飞基于ChinaNIAHS框架下的
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andAgricultureOrganizationoftheUnited,简称FAO)开始推进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loballyImportantAgriculturalHeritageSystems,简称GIAHS)保护试点,中国是最早响应并积极参加的国家之一,并在项目执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于年启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NationallyImportantAgriculturalHeritageSystemsofChina,简称ChinaNIAHS)评选工作,并于年颁布、施行了《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管理办法(试行)》,截至目前已分两批认定了39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按照China-NIAHS的认定标准,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在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创造并传承至今的独特农业生产系统,具有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传统知识与技术体系和独特的生态与文化景观等,对我国农业文化传承、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功能拓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伴随China-NIAHS的推进,国内掀起农业文化遗产申报的热潮,而学术界相关研究随之兴起。中国传统农耕文明所发展的农业是一种广义的农业概念,农林不分家,林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林业仍然有着自己独特、鲜明的发展轨迹。丰富的林业典籍文献、成熟的林业经营技术、发达的林业产业经济、处于 水平的森林利用技术和园林建造水平,构成了多层级、角度的中国传统林业文化遗产内容。林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对于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历史遗产,深化林业科学研究,抢救性保存重要林业资源,创新现代林业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保持生物多样性,促进当前国家新农村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文化遗产,学术界关于林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却极其缺乏。基于此,文章在China-NIAHS框架下,探讨林业文化遗产的概念、特征、划分原则及类型,并思考保护与管理的相关路径与方法。 一、林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及特征 (一)概念 在China-NIAHS框架下,林业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传统农业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其认定标准、分类体系首先遵循农业文化遗产的一般性原则,又必须考虑林业独特的历史发展概貌和林业地理布局。因此,笔者认为中国林业文化遗产是指我国人民在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立足森林、林地、林木资源,创造并传承至今的独特的林业物种、林业生产系统、技术体系和林业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对我国林业文化传承、林业可持续发展和现代林业功能拓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意义。具体来说,中国林业文化遗产包含两个层面:一是物质层面遗产,如传承至今的森林树木、茶果药竹、园林景观;二是精神文化层面,如林业文化、民俗等。而这两个方面又是相互结合,紧密联系的。当然,这两个层面内容要成为文化遗产,必须有一定的历史传承,存续时间至少应不少于百年。 中国林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将传统林业系统及其赖以存在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作为一个整体,不仅保护传统林业技术和林业生物物种,还保护林业遗产赖以生存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生物景观、村落风貌、民居建筑、民间信仰、礼仪习俗等。林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是通过促进遗产地居民对自然及环境传统知识和管理经验的更好认识,运用这些知识和经验来应对当代发展所面临的挑战,特别是促进现代林业创新发展和生态功能的发挥。 (二)特征 基于China-NIAHS框架,林业文化遗产首先具有农业文化遗产的6个一般性特征,即活态性、适应性、复合性、战略性、多功能性、濒危性。此外,林业文化遗产还具有自己的两个显著特征。 1)生态性。林业文化遗产的根基是森林、林木、林地以及林业产业与文化。森林本身具有防风、固沙、守土、涵水、调温等生态功能。物质层面上,森林能够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森林向人类提供现成的食物、材料、能源以及清新的空气,能够降解空气中的有*物质,森林的存在本身就是生态系统的重要调节器。建立在森林、林木基础上的林业文化遗产,普遍地具有特定生态功能,至今在区域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陆地植物、动物、微生物的主要汇集点和栖息地,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是不言而喻的。很多人工栽培树种,如马尾松、杨树等,都容易遭受病虫害严重的破坏,但在原始热带雨林,往往即便有虫害也不会大规模爆发,原因就在于热带雨林所具有的复杂物种组成和结构,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导致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2)地域性。中国版图辽阔,森林类型多样。北方和南方、山地和平原、干旱与湿润地区,都有不同类型森林的分布。基于不同类型森林树种的林业文化遗产,也显示出明显的地域特征。例如,广东、福建、台湾一带,广泛种植榕树,许多古树甚至有几百年树龄,折射出当地人对榕树的崇拜。南方林区经济林、用材林体系中,杉木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福建、湖南、广西很多地方都有种植“女儿杉”的风俗,体现了当地浓厚的杉木文化。北方地区多种植松柏、槐、柳等树,现存很多古柏、古槐、古柳都分布于长江以北,如大家熟知的孔林、孟母林等基本构成树种都是柏树。东北地区是红松的故乡,沿袭的是红松文化。东北大兴安岭地区,当地居民住桦皮屋,划桦皮船,用桦皮桶,形成独具特色的北方白桦文化。正是基于森林类型分布的不同,现存很多林业文化遗产中许多物种资源都呈现出特定的分布区域。 另一方面,很多林业生产系统也有着强烈的地域性。如人参多生长在北纬40°~45°之间,耐寒性强,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年积温℃~℃,多生于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或落叶阔叶林下,郁闭度0.7~0.8[1]。正是基于这样的生长条件,所以才能形成诸如“辽宁宽甸柱参传统栽培体系”。如果不顾特定的区域分布特点,强行将这种种植体系迁移到南方地区,那么结局肯定是失败。 二、林业文化遗产的分类原则及类型 (一)分类原则 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不同类型的林业文化遗产,把握各种类型遗产的特点,深入了解其现状、问题,以便因地制宜更好地保护、发展、传承。对林业文化遗产进行类型划分,首先要考虑如下几点: ,China-NIAHS框架下,其认定标准强调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白颠疯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多少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nshaa.com/cspzff/1179.html
- 上一篇文章: 地标故事湖州这些农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
- 下一篇文章: 中药的用药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