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茶叶的种植与采摘
古代茶叶的种植与采摘 出“用糠与焦土种…….早已米泄浇。常以小便粪水或蚕沙整之。”茶树是叶用作物,对养料的要求比较高。参加新梢形成的生长芽越多,产量就越高,而投入的营养物质越多,就越能激发新梢的形成。因此,通过施肥改善营养状况是提高茶叶产量的条件之一。农谚中有“茶树本是神仙草,只要肥多采不了”、“茶无肥,芽不旺”等说法,即说明了茶园施肥的重要性。 茶树具有耐前的特性,尤其是幼年茶树,不适宜在强日照下生长,而在漫射光下生育的新精内含物丰富,嫩性好,品质优良。故晚唐时人们已注意采取遮阴措施。《四时集要》云:“茶未成,开四面不妨种雄麻、黍、称等。” 入宋以后,人们又提出了茶树与桐木之间的套种方法:“[开奋之时]惟桐木则留焉。桐木之性与茶相宜,而又茶至冬则畏寒,相木望秋而先落。茶至夏而畏日,相木至春而渐茂。”现代生物学表明,合理间作不仅能增加收益,而且对改善茶树生长环境,促进茶树生长发育都有积极作用。因为桐木等作物和茶树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性,对养料、水分、光照的要求亦不一样,如果调节适当,不仅能减少二者之间对环境条件和养分利用上的矛盾,还能促进茶树的生长发育。合理间作可以改进土壤肥力状况,利用间作物腐烂的根、茎、叶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还可以改善茶园小气候,造成温、湿、遮阴的环境条件,冬季还可提高茶园地表温度,防止茶苗的冻害。不仅如此,茶园生态环境条件与茶叶品质密切相关,茶园间作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更加适合茶树生长的生态条件,从而有利于提高茶叶的质量。 茶树对土壤水分和空气湿度也有较高的要求。在茶树生长季节蒸腾作用旺盛,供给水分很重要。“茶树是水草,缺水长不好。”宋代人们对此已有较为深刻的认识。苏轼有“细雨足时茶户喜”的诗句,当时茶农的这种认识来自长期的实践活动,也必然会在茶园管理中合理利用水资源以抗早。 唐宋时期,茶树栽培技术水平的提高为茶叶生产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不仅提供了大量鲜叶,而且鲜叶质量较好,为进一步加工生产创造了条件。 古代茶叶的种植与采摘 茶叶采摘是制茶工序的开始,是茶叶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茶叶产品的品质与产量。《茶经》对茶叶的采摘十分重视,指出采茶的季节在每年的二、三、四月之间,在阴雨或多云的情况下不采,只在晴天采摘。要选择新梢长势好、芽叶肥嫩的茶树进行采摘:“茶之笋者,生烂石沃土,长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采焉。茶之牙者,发于丛薄之上,有三枝、四枝、五枝者,选其中枝颖拔者采焉。” 宋人对采茶技术更加讲究,论述得更加具体。《东溪试茶录》指出因自然条件不同,茶芽萌发时间有早晚,采茶也应在时间上灵活掌握。具体到建溪一带,民间采茶多在惊前后。每天采茶在清晨为好:“凡采茶必以晨兴,不以日出。日出露唏,为阳所薄,则使芽之膏腺出耗于内,茶及受水而不鲜明,故常以早为贵。”采茶时要讲究操作要领和技巧:“凡断芽必以甲不以指,以甲则速断不柔,以指则多温易损。”《大观茶论》中还提到了当时采茶工人为保证芽叶品质而采用的方法:“茶以黎明,见日则止。用爪断芽,不以指揉。患气汗熏渍,茶不鲜洁。故茶工多以新汲水自随,得芽则投诸水。” 因为采摘技术与茶叶品质关系极大,故国有茶园雇人采摘时十分注重选择技术较高的人员:“大抵采茶亦须习熟。募夫之际,必择土著及谙晓之人。非特识茶早晚所在,而于采茶亦知其指要。”“割不尽的麻,采不尽的茶。”茶树有不断萌芽的特性,但采茶也有个限度,必须正确处理好采摘与留养的相互关系,因地制宜,合理采摘。否则容易造成茶树的衰亡。因此采摘不仅是收获茶叶的过程,也是保证茶树不断获得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宋代国有茶园的采摘对时间限制较为严格:“故每日常以五更挝鼓,集群夫于风愿山。监采官人给一牌入山,至辰时则复鸣锣以聚之,恐其逾时贪多务得也。”8这项规定在客观上减少了因采摘过度带来对茶树生育的不良影响。 唐宋时期主要采摘春茶,也采摘秋茶:“南平县狼揉山茶*黑色,渝人重之,十月采页。”宋代采摘秋茶的情况就更多见了。 诗人陆游有诗云:“邻父筑场收早稼,溪姑负笼卖秋茶”,“园丁刘霜稻,村女卖秋茶”。在秋天收割庄稼的时候,村姑把采摘的秋茶投放市场出售。四川地区的茶农很重视秋茶的采摘,苏辙曾指出:“昔茶未有榷,民间采茶凡有四色:牙茶、早茶、晚茶、秋茶是也。采茶既广,茶利自倍。”官府椎茶后,官府只收早茶,其余三色茶不再采摘,致使园户丧失大半茶利,因此他提出茶法通商,园户仍可采摘秋茶以获利。采摘秋茶可以充分发挥茶树的生产潜力,且秋茶质量比夏茶好,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今茶园秋茶产量一般占全年总产量的20%左右。宋代采摘秋茶反映出当时茶园已由粗放管理向精耕细作管理转化了。 茶叶采摘后,下一道工序便是选择肥嫩茶芽,剔除不符合标准的冻害芽叶、病虫危害芽叶及老叶,称为栋茶。“茶有小芽,有中芽,有紫芽,有白合,有乌蒂,此不可不辨。小芽者,其小如离爪……以其芽先次蒸熟,置之水盆中,别取其精英,仅如针小,谓之水芽,是小芽中之最精者。中芽,古谓一枪一旗是也。紫芽,叶之紫者是也。白合,乃小芽有两叶抱而生者是也。乌蒂,茶之蒂头是也。凡茶以水芽为上,小芽次之,中芽又次之。紫芽、白合、乌蒂,皆在所不取。”如果选择茶芽精心细致,制出的茶叶品质色味俱佳,否则杂以白合、乌蒂等,会影响茶叶品质,“色浊而味重也”。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nshaa.com/cspzff/11149.html
- 上一篇文章: 一个方子,清化湿热宣痹通络,治痛风
- 下一篇文章: 选好中成药治疗热*型咽喉炎中国数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