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娃养蚕记

万物复苏,绿意盎然。

轻抚的春风欣喜的微笑,

绿意之后,生命承接,万物生长。

充满生命力的春天里,

小宝贝们迫不及待的

探寻”生命“的轨迹呢!

班上小朋友从家中带来了蚕宝宝,瞬间引发孩子们的围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着自己的发现。基于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探索兴趣,我们将蚕宝宝的成长引入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开启本次与蚕宝宝的不解之缘。

01初次相遇

面对“新成员”的到来,孩子们对它们充满了好奇,偶尔也会害怕。

1

2

小朋友们围着蚕宝宝,兴奋不已!

这是毛毛虫嘛?”

“不是毛毛虫,毛毛虫是有毛的,这个没有毛。”

“那是什么?”看着好可怕

“这是什么东西呀?它会咬人吗?”

这是蚕呀!

你怎么知道这是蚕,你见过吗?

02了解蚕宝

陶行知先生提出:要解放孩子的空间,让孩子有机会去接触大自然。大自然是 的老师,孩子们和蚕宝宝一起经历生命的起始、繁衍和轮回,体验生命的奥妙,一定会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课程探索!

观看蚕的生长视频,了解蚕的生活习性。

1

2

3

4

蚕宝宝以桑叶为生,不断吃桑叶后身体变成白色,一段时间后她便开始脱皮。脱皮时约有一天的时间,如睡眠般的不吃也不动,这叫“休眠”。经过一次脱皮后,就是二龄幼虫。她脱一次皮就算增加一岁,共要脱皮四次,成为五龄幼虫才开始吐丝结茧。五岁幼虫需二天二夜的时间,才能结成一个茧,并在茧中进行 一次脱皮,成为蛹。约十天后,羽化成为蚕蛾,破茧而出。

我来观察做记录

03照顾蚕宝

孩子们每天观察蚕宝宝的变化,给蚕宝宝摘桑叶、更换桑叶、清理便便.....孩子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体验照顾蚕宝宝的愉悦和幸福,还时不时惊喜地与伙伴、老师们一起分享蚕宝宝。

与“蚕宝宝”的交往

喂养:蚕宝宝,吃饱饱,快快长大!

铲屎官来啦

每天蚕宝宝都会产好多的屎粑粑,原来这些屎粑粑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蚕沙,蚕沙的作用可多了,特殊的蚕沙打破了孩子们对粪便的认知,大家争着抢着为蚕宝宝换蚕沙!蚕沙可以给小植物做肥料哦!

04观察蚕宝

孩子们带着疑问去观察蚕宝宝,为了更好地让孩子们观察,老师给孩子们准备了一个放大镜,接下来的时间,总能看见孩子们围着蚕宝宝在观察,就像一个小小的科学家在探索着生命的奥秘!

SPRING

小朋友们围着蚕宝宝,兴奋不已!

它的嘴巴好小呀,怎么吃叶子呢?

我分不清它的头在哪边了。

它的身上有好多的纹路呀!

它们有没有牙齿,会不会咬人呀?

蚕宝宝怎么了?

孩子们发现有好几只蚕宝宝一直不动,身体软软的,没有弹性了,后来大家才发现:蚕宝宝死了!

是我们说话声音太大吵死它们的!

蚕宝宝是饿死的吗?

蚕宝宝是不是吃了不新鲜的桑叶?

蚕宝宝是不是生病了?

孩子们猜来猜去, ,我们一起去问了有经验的保安爷爷,孙老师说保安爷爷家以前养过蚕。保安爷爷告诉我们,蚕宝宝不能吃带水的桑叶,这样就会拉肚子。小朋友也不能经常去拿捏蚕宝宝,这样会影响蚕宝宝的健康成长。蚕宝宝死了,孩子们心里都有些难过与不舍,经过这件事之后,孩子们知道要更加细致的照顾蚕宝宝,给蚕宝宝更多的关爱,更加知道生命的脆弱和可贵!

制作:看我做的蚕宝宝,肥嘟嘟滴!

05蚕宝变蚕茧

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孩子们每天都会细心的照顾蚕宝,这一天,他们早早地来到幼儿园,惊奇地发现蚕宝宝吐丝结茧的现象。

咦,那蚕宝宝去哪里了呀?

它在里边吧。

老师,我想看看蚕宝宝。

好像看不见啊。

老师,用手电筒看看。

06破茧成蝶

过了15天左右,蚕蛾从蚕蛹里飞了出来。刚从蚕茧里飞出来的蛾全身湿漉漉的,一边行走,一边鼓翅。翅膀变硬后不再吃东西就会交尾产籽。

知识的获得!

环境生成课程,课程来源于生活。生命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充满活力的夏天里,以蚕打开“生命之窗”让孩子们近距离的认识生命,感受蚕的生命轨迹以及独特的价值。活动持续的开展,不仅激发了幼儿对蚕的探索欲望,更是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到了怎样去关爱身边的人和物的情感,感受着生命教育的意义所在。孩子们对蚕宝宝的观察还未结束,期待着他们能收获更多的经验与知识......

-END-

——/编辑:孙素香、王燕红审核:李娜/—

办园宗旨:用“心”做教育,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nshaa.com/cspzff/10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