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话屠苏岁饮屠苏,先幼后长,为幼者贺
昨天翻我老弟的语文课本,找见了儿时的记忆——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屠苏究竟是什么?小时候老师讲这就是一种酒,饮屠苏酒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风俗。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聊屠苏酒的故事吧。 古时候,在辞旧迎新的除夕这一天,全家老少都要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在这其中,饮屠苏酒可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习俗。相传,屠苏酒由华佗所创,其配方为大*、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菝葜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后来由唐代名医孙思邈流传开来的。孙思邈每年腊月,总是要分送给众邻乡亲一包药,告诉大家以药泡酒,除夕进饮,可以预防疫病。以后,经过历代相传,饮屠苏酒便成为过年的风俗。 屠苏酒,屠,割也,苏,腐也。言割腐草为药也。屠苏酒中的药草便是这酒的灵*。屠苏酒的配方,《本草纲目》、《备急千金要方》、《小品方》、《遵生八笺》、《景岳全书》、《杂病源流犀烛》等医药典籍均有记载。 《小品方》 肉桂22克,防风30克,菝葜15克,蜀椒、桔梗、大*各17克,乌头7克,赤小豆14枚。 将上药为末,装入绢袋中,春节前一日,将盛有药物的绢袋沉入井底,第2天正月初一早晨取药,浸入一瓶清酒中,煮沸数次后饮用。 预防瘟疫等传染病。 《杂病源流犀烛》 白术54克,大*、桔梗、川椒、肉桂各45克,虎杖根36克,川乌18克。 将上药为末,装入绢袋中,元旦前一日,将盛有药物的绢袋沉入井底,第2天正月初一早晨取药,浸入一瓶清酒中,煮数沸后饮用。 预防瘟疫等传染病。 《景岳全书》 麻*、川椒、细辛、防风、苍术、干姜、肉桂、桔梗各等分。 将上药制为粗末,装入绢袋,浸入适量白酒中,容器密封,3日后可饮用。 祛风散寒,温中健脾,预防瘟疫。 适量饮用。 《治疗与保健药酒》 厚朴、桔梗、防风、桂枝、茅术、贡术、制川乌、白芷各8克,川*、广皮各10克,檀香、紫豆蔻、川椒、藿香各6克,威灵仙、甘草各5克,冰糖克,白酒0克。 将上药浸入白酒中,加入冰糖,加热数沸后静置,过滤,将入瓷坛或下班瓶内贮存。 风寒邪气侵犯胃肠,肠胃之气不能顺降,积滞内停所致腹痛而胀,进食不化,恶心呕吐等症。 每日早、晚各一服,每次饮用2-3盅。 《备急千金要方》 大*、桔梗、蜀椒各十五株,白术、桂心各十八株,乌头六株,菝葜十二株。 上咀,绛袋盛,以十二月晦,日中,悬沉井中,令至泥,正月朔月平晓出药,置酒中煎数沸。一方用虎杖一两一钱,无菝葜。一方有防风一两。 岁旦辟疫气,令人不染温病及伤寒。 于东向中饮之屠苏酒,待三朝,还渣置井中,能仍岁饮,可世无病,当家内外有井,皆悉著药,辟温气也。 《肘后方》卷八 大*37.5克川椒37.5克白术22克桂心22克桔梗30克乌头7.5克菝葜15克(一方有防风24克) 上药细切,以绢囊包贮,十二月晦日正中时悬至井中至泥,正月朔旦取药,置酒中,煮数沸,先从小量饮起,多少不拘。 预防瘟疫。 以上是六个版本的屠苏酒,其药物大同小异,多为祛风散寒,温中健脾、扶正祛邪之品。大*排各种滞浊之气,被称为药中的将*;白术健脾利水,久服能轻身延年;桔梗补血气、除寒热、祛风痹、下肿*;蜀椒解*、杀虫、健胃;桂枝活血化瘀、散寒止疼;乌头祛风痹祛痞、温养脏腑;菝葜驱*、防腐、定神。综上所述,此配方对人体裨益甚多,诚可谓兼滋补保健、防病疗疾、驱邪避瘴等多种功能之良方。 其实,除了祛风散寒、驱邪避障的屠苏酒之外,古籍中还留存下具有其他各种功效的“酒”。1、烧酒 性烈火热,遇火即燃。消冷积,御风寒,辟阴湿之邪,解鱼腥之气。阴虚火体,切勿沾唇。孕妇饮之能消胎气。汾州造者最胜。 凡大雨淋身及多行湿路,或久浸水中,皆宜饮此,寒湿自解。如陡患泄泻,而小溲清者,亦寒湿病也,饮之即愈。 风寒入脑,久患头痛,及饮停寒积,脘腹久疼,或寒湿久痹,四肢酸痛,诸药不效者,以滴花烧酒,频摩患处自愈。若三伏时,将酒晒热,拓患处,效更捷。素患冻疮者,亦于三伏时,晒酒涂患处,至冬不作矣。 霍乱转筋而肢冷者,以烧酒摩拓患处效。 解烧酒*,芦菔汁、青蔗浆随灌。绿豆研水灌,或以枳椇子煎浓汤灌。大醉不醒,急以热豆腐遍体贴之,冷即易,以醒为度。外用井水浸其发,并用故帛浸湿贴于胸膈,仍细细灌之,至苏为度。凡烧酒醉后吸烟,则酒焰内燃而死。又有醉后内火如焚,而反恶寒者,厚覆衣被,亦能致死。即口渴饮冷,止宜细细饮之,以引*火外达。若连饮过多,热*反为骤冷所遏,无由外达,亦多闭伏不救也。 2、愈风酒方 陈海?(漂净拭干,晾极燥,十二两)黑大豆嫩桑枝松针(杵烂)各四两 陈酒七斤,封浸,煮三炷香。 3、喇嘛酒方 治半身不遂,风痹麻木。 胡桃肉龙眼肉(各四两)杞子首乌熟地(各一两)白术当归川芎牛膝杜仲白芍豨签草茯苓丹皮(各五钱)砂仁乌药(各二钱五分)上十六味,绢袋盛之,入瓷瓶内,浸醇酒五斤,隔水煮浓,候冷,加滴花烧酒十五斤,密封七日饮。 4、健步酒方 生羊肠(一具,洗净晾燥)龙眼肉沙苑蒺藜(隔纸微炒)生苡仁(淘净晒燥)仙灵脾(以铜刀去边毛)真仙茅(各四两) 上六味,用滴花烧酒二十斤,浸三七日。下部虚寒者宜之,华亭董氏方也,见《三冈识略》。 5、熙春酒方 生猪板油(一斤)甘杞子龙眼肉女贞子(冬至日采,九蒸九晒)直生地(洗净晒干)仙灵脾(去边毛)生绿豆(洗净晒干,各四两) 上七味,滴花烧酒二十斤,封浸一月。茹素者去猪油,加耿柿饼一斤可也。此酒健步驻颜,培养心肾,衰年饮之甚妙。但以猪脂白蜜浸之,名玉液酒。温润补肺,泽肌肤,美毛发,治老年久嗽极效。随息自验。 6、固春酒方 治风寒湿袭入经络,四肢痹痛不舒,俗呼风气病,不论新火,历治辄效。 鲜嫩桑枝大豆*卷(或用黑大豆亦可)生苡仁枢木子(即十大功劳红子也,黑者名极木子,亦可用。无则用叶,或用南天烛子亦可。各四两)金银花五加皮木瓜蚕沙(各二两)川*柏松子仁(各一两) 上十味,绢袋盛而缝之。以好烧酒十斤,生白蜜四两,共装坛内,将口封固扎紧。水锅内蒸三炷香取起,放泥地上七日,即可饮矣。每日量饮一二杯。病浅者,一二斤即愈。 7、定风酒方 天冬麦冬生地熟地川芎五加皮牛膝秦艽(各五钱)川桂枝(三钱) 上九味,绢袋盛之。以滴花烧酒二十斤,净白蜜、赤砂糖、陈米醋各一斤,搅匀,浸入瓷坛,豆腐皮封口,压以巨砖,安水锅内,蒸三炷香。(坛须宽大,则蒸时酒弗溢出也。)取起埋土中七日,此内府方也。功能补血息风而健筋骨,且制法甚奇,凡患虚风病者,饮之辄愈。而药味平和,衰年频服,极有裨益,并无流弊。按:酒性皆热,而烧酒更烈,韧如羊肠,润如猪脂,并能消化,故不但耗谷麦,亦最损人,尤宜禁之。然治病养老之功,亦不可没。世传药酒,率以刚燥之品助其猛烈,方名虽美,而遗患莫知。惟此七方,用药深有精义,洵属可传。但饮贵微醺,不可过恣,始为合法。虚寒衰老之人,寒宵长夜,苦难酣眠达晓,宜制小银瓶,略如鼻烟壶式,口用旋盖,以暖酒灌入,佩于衷衣兜肚之间,酒可彻夜不凉。丁夜醒时,饮而再睡,不烦人力,恬适自如,补益之功甚大。若能此外勿饮,更可引年。凡饮酒,并宜隔汤炖温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nshaa.com/cspzff/10164.html
- 上一篇文章: 名医名方专利第七期国医大师私家方一
- 下一篇文章: 太子参补气生津佳品